迎接互联网 革命浪潮 中国企业走向智能制造

   日期:2015-10-20     评论:0    
核心提示:全球互联网正掀起新一轮创新和变革的浪潮,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互联网跨界融合趋势明显,对传统产业带来革命性、颠覆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也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系列政策“春风”下,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正在迎来重大机遇,特别工业化和信息化(以下简称两化)的深度融合,加速了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步伐。在不久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主办,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北自所)和山东莱茵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协办的“两化深度融合—智慧工厂与智能制造主题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上,我们看到来自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山东省、区、市工信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各地的企业代表共同就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转型展开了探讨。

两化深度融合

众所周知,全球互联网正掀起新一轮创新和变革的浪潮,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互联网跨界融合趋势明显,对传统产业带来革命性、颠覆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也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入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以及新经济,而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在制造业两化融合中的深度应用,充分交流以智能制造为抓手的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有效引导企业以创新的理念推进两化融合、推广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全面提升行业、区域两化融合水平,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从产业政策来看,相关部门发布多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利好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等,这对于推动制造走向“智”造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从发展现状来看,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信息化作用也越来越大,大力推动两化融合,是制造业强大的关键。未来五年制造业要达到工业2.0,制造业2025要达到工业3.0,在2049实现工业4.0,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支撑。

“在新的常态下,工业要加快转型升级,而推动两化融合是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

回顾中国制造业或者工业的发展,虽然我们看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市场给与了制造业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国的制造业或者工业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这需要我们正面的去面对。 来自工信部两化融合评估委员会专家、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专家蒋明炜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与智能工厂”指出,改革开放36年,中国工业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钢铁、煤炭占全球产量的一半,水泥占世界产量的60%,化纤产品、造船、汽车、家电….全球产量第一。载人航天、探月、深潜....跃身世界前列,但中国工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矛盾。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关键装备、核心和关键技术依赖进口,自主品牌缺乏,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2、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我们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高附加价值的的部分被发达国家把持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中国粗钢、水泥、煤炭产量世界第一,但GDP只占全球的9.5%。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量达到36亿吨标煤,按照现有模式完成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显然不现实。

3、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失衡。长期以来,工业发展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十一五”期间投资年均增长25.5%,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42.7万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4%,造成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地方负债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发展的风险和隐患突出。外贸依存度高达50-60%,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低。

4、产业布局有待优化。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大, 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乡镇 发展不平衡。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有待研究。

5、成本快速上升。是随着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全面、快速上升,中国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步削弱,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6、管理模式、流程、制度落后。受近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面向市场的采购、销售模式改变了,但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流程、制度和新型工业化不匹配。

7、两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设计智能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

蒋明炜进一步指出,面对现状,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将开启,特别德国工业4.0、欧盟出台的新工业革命战略、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协同制造等催生智能制造。特别是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制造企业迈向“智”造策略

蒋明炜还详细的介绍企业应对智能制造的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好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抓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条主线,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服务全价值链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智能制造.

第二、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 围绕组织、业务流程、技术、数字这四要素,建立两化融合策划、实施、评价、持续改进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保障两化融合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第三、智能制造也要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建设一个智能化的工厂是要花费大量资金的,必须进行投资效益分析。首先选择那些质量、效益、安全、综合效益好的环节实施智能化,不要盲目追求全盘自动化、智能化。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培训。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创新的文化和环境,造就一批与企业战略发展匹配的人才队伍。

提到人才队伍建设,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的概念的提出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都是面向未来竞争的智能制造之争。其核心还是人才的竞争,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及符合未来智能制造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国家与德国还有巨大的差距,缺少大量懂智能制造基本理论,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员,而我们国家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此方面又是短板,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因此,重视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从业资格协同互认,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立行业和地方人才培养联动基机制,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为重点,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完善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培训架构和师资管理,以中高级品牌专业人才为重点,开展品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而淄博中德现代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引进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上先机制造强国关于智能制造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引进智能制造的有关设备的制造、操作、维护的标准,引进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方面专家,引进有关的智能制造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评价标准等。真正起到能够引进制造强国关于智能制造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的桥梁,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水平。尤其重点引进德国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标准、课程体系等把科研和生产、教学和科研结合的德国模式的引进为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着眼于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支持的智能化生产。

北自所专注于制造业信息化和管理咨询,自1978年至今一直致力于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咨询,拥有领先的研究成果、精良的软件产品、强有力的专业咨询和服务队伍以及高效系统的实施方法,在制造业拥有上百家企业的成功实施经验,深谙制造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现场实践。作为专业的两化融合应用国产软件服务机构,北自所在制造业企业应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会议现场来自北自所项目总监杨松发表了题为“制造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精彩演讲,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应用两化融合,走向智能制造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支撑装备制造业企业从“制造”走向“智造”。

杨松指出,两化融合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突出特点,我们在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如何结合智能制造,解决企业在推行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制造业企业,从智能制造的角度,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产品研发层、公司经营管理层、车间生产制造层和过程设备控制层。而北自所自主研发的两化融合解决方案——RS10,正在帮助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目前已经有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常德烟机等优秀制造企业借助RS10迈向智能制造。

在两化深度融合浪潮的引领下,我们可以看到北自所将一如既往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撑两化深度融合,引导中国企业走向智能制造,以更好的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随后,参会嘉宾前往北自所与山东莱茵公司共同建设的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进行参观,充分的交流并分享经验。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