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伴随光学技术、图像分析等技术逐步完善,时至今日,机器所能看见的事物,某种意义上开始让那些拥有“5.0”视力的人类望尘莫及,通过机器视觉的自动识别功能,许多流水线上具有高度重复性的检测都可以快速完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业内预计,机器视觉未来想象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
机器视觉让机器看懂世界
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机器人、安防等概念共振带来的新机遇相比,机器视觉模仿和替代的不仅是人眼,而是一整套视觉系统。凭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机器视觉不仅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未来更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想象空间得以拓展。
据悉,机器视觉拥有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强、可适应危险环境、感光范围广等人工视觉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延伸,机器视觉工业应用广泛,专家表示,机器人视觉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引导和定位:上下料使用机器视觉来定位,引导机械手臂准确抓取。2、外观检测:检测生产线上产品有无质量问题,该环节也是取代人工最多的环节。3、高精度检测:有些产品的精密度较高,达到0.01~0.02m甚至到u级,人眼无法检测必须使用机器完成。4、识别:数据的追溯和采集,在汽车零部件、食品、药品等应用较多。
国内机器视觉行业自2009年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期,年增速达到15-20%左右。机器视觉的发展,让机器看懂世界,随着公众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自动化改造的深化,机器视觉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也将逐渐增加。
“智造”时代机器视觉发展潜力巨大
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时代来袭,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智能制造过程中,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具有人脑的一部分功能,即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机器视觉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多。
据了解,机器视觉市场11年开始启动,13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中国市场规模80亿,2015年预计200亿左右(包含系统集成设备)。
随着机器视觉产品的增多,技术的提高,国内机器视觉的应用状况将由初期的低端转向高端。随着机器视觉的介入,自动化将朝着更智能、更快速的方向发展。
业内分析,随着机器视觉的发展,未来新行业应用可能出现。工业生产方面量比较大的可能是物流行业,特别是会涉及到3D视觉。民用服务上可能更多的需要体验,难度在于环境的可变性大,对算法的冗余度要求较高,民用应用将主要来源于消费级的产品。
机器视觉发展遭遇门槛
近年来,我国机器视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国产机器视觉在发展过程中,仍遭遇一定的门槛。
有行业人士分析,机器视觉部件的门槛主要体现在软件算法上,而目前国内企业在处理速度和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行业起步晚,出货量少,硬件价格上也没有优势。
笔者获悉,目前国内有近数家机器视觉产品厂商,与国外机器视觉产品相比,国内产品最大的差距并不单纯是在技术上,而且还包括品牌和知识产权上。国内的机器视觉产品主要以代理国外品牌为主,以此来逐渐朝着自主研发产品的路线靠近,起步较晚。
未来,机器视觉产品的好坏不能够通过单一因素来衡量,应该逐渐按照国际化的统一标准判定,随着中国自动化的逐渐开放,将带领与其相关的产品技术也逐渐开放。因此,依靠封闭的技术难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只有形成统一而开放的标准才能让更多的厂商在相同的平台上开发产品,这也是促进中国机器视觉朝国际化水平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