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接地气 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提出要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提升创业创新活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在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大数据被定义为“基础性战略资源”。促进大数据发展,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纲要》强调,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让各类主体公平分享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制度和创新红利。
在日前举行的“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总决赛上,涌现了很多实用的大数据应用。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东方祥云”项目设想为全国15万座水电站、水库提供免费来水预报,帮助合理调度用水,据估算可为这些单位信息化改革节省90%的成本。
《纲要》提出,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对此,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这将极大地推动数据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在数据处理技术时代,数据就是生产力。“数据创业会在明年全面爆发,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为政府、企业提供数据服务、数据能力、数据交易、数据撮合中来。”
百度、阿里淘宝和支付宝、腾讯QQ和微信、银行业、移动运营商、公交卡、各种手机App……在各行各业,许多有价值的大数据潜力正待挖掘。今年5月,成立仅一个月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推出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这个市场去年规模的10倍,由2014年的767亿元扩大至8228.81亿元。
“中国的大数据时代才刚刚开始,各路群雄创新商业模式、抢占战略高地。传统产业中藏有海量的宝贵数据,只是没有利用起来。”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说。
大数据的“新玩法”可谓超乎想象,但大数据的利用价值远不止如此。以中国公路物流行业为例,其市场价值已达亿万元级,而90%以上运力为个体车主,空驶率达30%以上,大数据应用可以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表示,硬件、软件和服务三者之和,也仅仅是狭义的大数据产业,广义的大数据产业的范围和规模都更大。通过大数据挖掘的服务,大数据可以利用在各行各业,提高生产效率,支撑节能降耗,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广义的大数据产业的产值,更多地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等产业中。事实上,大数据分析在社会福利和民生服务上的效益很显著,并不是简单地用GDP可以衡量的。这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机会。
“大数据加速了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成为新产业革命的重要引擎。”邬贺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