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上:能源革命的思维方式

   日期:2015-08-26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来,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讨论喧嚣尘上,有人说是互联网+能源,有人说是能源+互联网。其实,这里存在一个认识问题。伴随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开发等新技术的发展,能源行业正处于产业变革的风口。虽然新技术的突破方向尚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就目前技术积累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能源+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并明朗化。

近来,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讨论喧嚣尘上,有人说是互联网+能源,有人说是能源+互联网。其实,这里存在一个认识问题。伴随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开发等新技术的发展,能源行业正处于产业变革的风口。虽然新技术的突破方向尚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就目前技术积累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能源+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并明朗化。

通俗地讲,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多种能源融合而形成的能源生产、输送、储存、消费体系,其本质是能源可以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存储。

在能源生产端,主要的一次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风、光、核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需求端,用户需要的能源形式包括电力、热力、动力等。能源互联网存在的最基本意义就在于通过多层次的电网、管网、交通运输网将能源生产端与能源需求端连通起来,满足用户的用能需求。同时应该注意到,多种用能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在以前家庭取暖主要是烧煤,现在可以用电暖气,这其实就实现了电力跟热力之间转化。能源互联网存在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能形式转化途径,帮助他们寻找到最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

在能源输送与转化过程中,能源互联网还能够实现能源以多种形式进行存储。引入运行良好的储能环节可以有效地进行需求侧管理,平滑负荷,提高整个供能系统稳定性。

用能透明化

伴随技术的突破与用户需求的刺激,看似遥远的能源互联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会走进现实。它究竟能够给能源行业、能源消费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们可以做一点简单的展望与畅想。

在未来能源双向调度配置平台的帮助下,人人都是生产者同时人人都是消费者的能源供需格局将得以实现。能源互联网允许用户自由接入与分享,可以灵活地调度用户个人的分布式能源或储能装置为其供能,也可以把用户终端生产的电能、热能等回购再配置,实现产销一体与双向交互。

商品即服务思想将在能源消费领域普及。比如说,我们现在认为电能是一种商品,消费电能按量计价,但是在未来这种消费模式将消失。未来的能源公司不是单纯地为用户供电、供气、供应热水,而是从满足用户直接需求出发,向用户提供服务,比如将用户的室温保持在恒定的26摄氏度,保证每天有4小时热水供应等等。

能源互联网可以促成的另一个用能习惯变革是,随心所欲用能,明明白白消费。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终端了解到自己的用能状态,可以了解用的是什么形式的一次能源,来自哪里,分析所有家居设备的能耗与能效,还可以知道自己因为消耗能源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有没有更经济、更实惠、更绿色环保的用能方案等等。

多产业融合

依照跨域范围与应用层次,能源互联网由小到大可以被划分为能源局域网、能源广域网、能源主干网和最高层次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前两个层面形成局域消纳和广域互联,进而在地区、国家乃至洲际形成主干互联,多层级协调发展,逐步搭建起广泛覆盖的能源资源配置体系。

能源局域网可以对应于现实当中的微电网层次,就是在一个局部,比如一个园区、一个居民小区甚至是一栋商业大厦内部,形成一个能源网络。在这个能源网络内部,通过建设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综合调度系统,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相互转化,以及用户侧能量的灵活汇聚与分享。能源局域网扩大一圈就涉及到能源广域网的概念,它相当于现在的配电网或者城市电网层次,主要作用是在局域网或者分布式能源等基础之上实现开放对等的能量交换与路由。面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的挑战,微电网灵活但存在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大电网稳定但无法适应灵活接入和动态调度,能源广域网可以起到衔接和补充作用。再扩大一个范围,还需要建设能源主干网,它对应于目前电网架构中的输电层,作用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输送与调度,把能源从生产中心搬运到负荷中心。能源互联网的最高级形式也是最终形态,是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从赤道到北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能源配置。目前来看,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搭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国际能源安全与合作体系发展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可以作为具有可行性的远景目标纳入规划。

在能源互联网的语境下,为了给用户提供最佳的一揽子能源解决方案,现行的能源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无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分业经营的行业现状将被打破,在商品即服务思想的指导下,未来的能源企业必须能够把多种形式的能源融合起来应用,无论用户需要什么,是热是冷是光是动力等等,能源企业必须能够通过最经济的方式去满足。因此,各能源供应企业会形成逐步融合态势,以提升自身的全局综合优化能力。

如果能源企业被动被别人加,就是互联网+能源,如果能源企业适应趋势,主动战略调整,就是能源+互联网。因此,从能源视角来说,应该是能源+互联网。而对于广大能源企业,不管是加互联网,还是加别的产业,都应该以我为主体。

一种图腾

如今,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是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首先,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次,互联网的出现,也改变了企业的生态环境,不论是制造业,还是能源行业,即使原来跟互联网完全不沾边的企业,也在受到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是一个本然的过程,是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身处冲击中的企业,必须作出由内到外的生理性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转型。对能源企业来说,转型确实面临很多现实问题,诸如环保,减排等等。这些困难,需要企业主动去克服,而不是选择回避。

从另一方面看,互联网企业本身也是耗能企业,其数据中心每时每刻都消耗巨大的能量。因此,将能源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当然,什么是能源互联网企业,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是,从长远来看,能源互联网必然是能源企业发展的一个图腾。

从0到1

打一个比方,有智慧的猴子,从来都不是只拿手边的东西,还在想着更远的东西。以电网为例,在没有特高压技术之前,我们电力输送到1500公里就是界限了,但特高压技术的出现,让我们资源配制的范围扩大了。因此,有人开玩笑说,特高压算不算一个互联网技术?其实,关于能源企业的发展,仅仅基于目前所看到的一些可能路径是远远不够的,不同行业的融合、相互借鉴可能会带来更多其他的路径,所以说,互联网确实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不过,能源企业转型还面临很多问题,无论电力也好,石油也好,不是光靠加一个互联网就能解决的。以光伏为例,加入互联网元素会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费,更精准的客户对接,但行业整体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还需更多的基础研究,以及获得材料方面的突破。我国一直在寻求能源可持续发展路径,而真正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还是靠科技创新。无论光伏、风电,还是核电、海洋能,科技突破都是实现从0到1的关键。对于能源企业,作为一个创新主体,都应该把自身技术环节做好,这样才能做到能源+别人,否则只有被+的命运。

加道保险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还需要金融做支持。一方面,能源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持续的投入,从融资方面到产业培育方面,都需要金融体系的帮助。目前来看,在光伏产业方面,就有很多VC、PE在做创新投资,例如绿能宝等产品的推出,对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能源行业整体资产管理方面,还需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一些做法,来提高管理效率。能源+金融,实际上就是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一种结合。因为,能源行业的发展,很多时候是靠国家政策扶持的,但这种扶持并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只有市场才能发现它的潜力,检验它的效果。因此,将能源与金融结合,能够为大量的能源投资,带来风险的预警。换言之,就是让能源行业的投资主体,能够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建立一个平衡和匹配。这样一来,能源行业才能够有一个健康发展。

此外,未来能源企业的发展,必然呈现出一种跨界的趋势,如今这种煤就做煤,电就做电,油就做油的现状一定会被打破,而边界的模糊预示着很多创新性的服务,创新性的产品出来。因此,政府对能源企业的管制上,也要把这一因素考虑进来。我们不能在既有的技术条件下,建立管制制度。而随着能源跨界以及技术进步的发展,政府的管制体系是需要提升的。当然,现实告诉我们,政府管制总是滞后于发展实践,但是对于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政府在管制层面,一定要给市场留点空间,给创新留点空间,这种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

“风口”的思维变革

能源企业需要借助其他产业的技术突破,引入新的经营理念与产业发展思维,形成能源+格局,构建能源互联网,在产业变革中顺势而为,才能在产业价值链重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核心优势。在这一过程中,能源企业需要具备三种思维。

1.平台思维

建立统一的分布式能源运行运维及电力交易平台,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通信支撑平台,建立政府、能源企业及产业相关方互动的电商平台,是推动能源+发展的三个关键。

首先,只有建立统一的分布式能源运行运维以及电力交易平台,才有可能良好地解决分布式能源的并网、输送、消纳问题。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分布式能源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用户分布式终端的电能、热能生产相对分散,自然状态下无法发挥聚集与互补利用优势。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的浙江嘉兴通过建立分布式光伏一体化运营服务平台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该平台利用先进的控制与能源管理技术,可以将用户终端分散的能源生产进行综合集成。基于对光伏组件的实时监测与统一调度,平台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及时的运维服务,还可以满足用户对多余电量的入网交易需求,从而解决了弃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光伏发电利用率。

目前,浙江嘉兴的光伏发电量已经占电能消费总量的10%左右。此外,该平台可以为政府提供数据分析、行业分析、产业发展监测服务,政府发布的各种补贴政策也可以通过平台同步送达用户、投资商及运营商。

其次,信息通信平台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配电网自动化智慧城市建设中,安全、经济、可靠的专用信息通信网络是前提。借助集成测量感知技术的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对能源供应网络故障的快速定位与隔离,提高供能可靠性;也可以实现用户与能源供应商的双向互动,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做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此外,搭建针对能源行业企业专门的电商平台,以及能源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交流、分享的跨产业互动平台,对于促进能源行业发展、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的落地也是十分必要的。

2.服务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端到端的直接系统服务成为可能,能源消费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得以大幅提升。优质服务和用户体验成为互联网时代能源服务的实质。

借助高效的通信网络与智能化控制中心,用户可以与能源互联网进行及时、公开互动。在这种情况之下,用户不再是被动的能源接受者,而是站在一个与能源供应商平等的位置上,为改善供能质量与效率进行对话。

在能源供应商方面,通过智能电表、智能家居等终端可以实现对用户能源消费数据的采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海量数据的筛选、分析及挖掘,最终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能源供给,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用能需求。在用户方面,基于智能家庭能源中心,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机顶盒等多种方式随时查看历史用能信息、能效分析、能耗等级等信息,并可以获取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荐的用能优化策略,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3.互联网生态思维

传统的能源行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系统庞杂、行业内部分工相对明确的产业,能源+的发展将打破这种传统的产业格局。

能源供应可靠性方面的更高要求,更加难以预测的双向网络等等,这一切都对能源行业传统的营运模式提出了挑战。在产业发展中引入互联网生态思维,基于共享价值链理念,充分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建立能源生产、消费、投资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效的能源产业优化发展路径。

共享价值链,即是以企业内部上下游拓展或者建立产业同盟的方式,将能源产业链上各相关方整合在一起,协同推进产业的整体性发展。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分别确定各自应承担的功能,各环节共同分担、参与并形成利益上的共享,最终服务于能源供给效率的提升。比如能源产业内部生产、运维、销售体系的整合,有助于提升产业的运行效率与结构效率;能源+互联网整合,能源供应商可以利用互联网企业扁平化的服务体系,直接与终端消费者互联,有效减少信息传导和服务递送的层级;能源+金融整合,成立能源+基金,不仅可以为社会资金提供安全稳健的投资渠道,还可以助力能源热点项目的建设。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