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下称《纲要》),这意味着大数据顶层设计出台,国家大数据战略成形,大数据产业有望成为新经济的重要引擎。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扬勇昨日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出台必将快速推动数据资源开发,推进发展数据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期待一类新型资源的开发,形成新兴产业和新的生产力。”朱扬勇表示。
事实上,过去一年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多次议题都与大数据有关。在7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所涉及的11项重点行动几乎全部提到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从根本上肯定了大数据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从应用层面来说,互联网金融、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等各领域都已加入对于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BAT等互联网龙头更是大数据经济的积极推进者,马云将数据比作互联网时代的石油,阿里与苏宁、京东与永辉超市的合作中,都将大数据置于重要位置;百度[微博]将大数据用于疾病预测和医疗信息化;腾讯也将数据画像用于金融征信和精准营销。大数据从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互联网经济的生产要素之一,并加速了线上线下的融合。
申万宏源分析报告指出,从流量到数据,是对整个互联网经济的重新定义和洗牌,两种思维分别是两代互联网经济的代表。
其中,流量时代,互联网撬动的GDP约为2.5万亿元(2013年);而在经历了第一代互联网时期的爆发式增长后,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流量规模已经形成,变现方式的单一将导致流量变成一种相对廉价资源;数据思维时代,企业将从单纯追求“量”向追求“质”转变,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从有限的流量中挖掘更大的价值;据推算,大数据有望撬动的GDP至少在万亿元量级,可比肩流量经济。
地方政府层面,也已经在大数据发展上有所行动。例如,贵州省已出台《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成立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此外,广东、武汉等地已出台大数据发展规划;而杭州、上海等地也在政府政务数据开放方面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