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出 智能制造发展前景大好

   日期:2015-06-26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对外表示,有关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有望于今年10月出台,2015年工信部将针对机器人的发展重点开展三相工作,即制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以及在重点制造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等。

近日,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对外表示,有关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有望于今年10月出台,2015年工信部将针对机器人的发展重点开展三相工作,即制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以及在重点制造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等。

随着工信部发力机器人产业,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更加如虎添翼。早前,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明确指出数字机床与机器人是十大领域之一。近年,受人口老龄化趋势、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高端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影响,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进程中,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与传统制造相比,智能制造具有高效、智能的特点,能缩短项目回报周期,更加利好制造业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5.6万台,同比增长 56%。不过,利好的形势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而产业弱的劣势也极为明显: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50亿元,我国本土机器人产业规模仅为20亿到30亿元,瑞士abb、德国库卡、安川电机与日本发那科等外资企业牢牢控制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这显然不利于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国产机器人产业亟待自强,这需要本土机器人企业不断发力核心技术以及高端应用领域,解决机器人产品寿命短、精度差、质量不稳定与应用领域较低端的问题,从而助力中国制造业成功转型智能制造,并成为制造业强国。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