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仪器设备助力中国制造2025创新发展

   日期:2015-06-23     来源:中国测控网    评论:0    
核心提示:因为技术原因,嵌入式仪器设备以及与基础零部件结合领域的发展,除了依靠我们自身的研究之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走出去发展总体战略,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产业合作,发挥沿边开放优势,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合作园区,都是不错的选择。

201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标志着国内工业自改革开放飞速发展以来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更是一次由量变转为质变的里程碑式变革。中国制造2025规划所提出的未来中国工业发展方向,必须以强化国内的工业基础能力为依托。所谓工业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国内的工业管理机构和企业,要不断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基础工艺创新体系,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机构,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工艺创新,培养工艺专业人才。加大基础专用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平。建立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加大对“四基”领域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投向“四基”领域重点项目。

局部决定整体,基础决定高度。不管是在机械领域还是高新科技项目中,基础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其上游产业链的形态和发展程度。而在中国新一轮的工业基础变革中,基础零部件与嵌入式的测控技术和设备相结合,将会起到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结合现在流行的“互联网+”我们可以看到,由更加高端的嵌入式测控仪器植入的基础零部件,将在未来的工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一线数据采集、设备自查自检、系统分析计算等多重应用。以农业机械应用为例,加装了嵌入式仪器的农机产品,能够在不同的土壤情况、温度湿度等实际操作中,及时反馈给操作者更多的数据,借助设备联网,可以帮助用户分析不同的时间段内土壤的变化情况,使得用户可以选择更加符合条件的农作物产品,从而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操作现场的实地数据分析,更是为高端机械的维护和使用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空间和路径。

我们知道现在在欧洲,即便是一台农机的具体操作部分,也是由成千上万的基础零部件组成的,其中各个系统和设备密集呈现,共同组成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农业机械产品和体系,形成了农业的高效开发和利用。也就是说,当前世界的嵌入式仪器设备,正在不断朝着微型化、集成性方向发展。微型化嵌入式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将会给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绿色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在更多需要人工操作的复杂和危险领域,代替人们进行高强度的劳动,从而实现采集和分析的高效处理,并联网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得出更多更为准确的结论。

因为技术原因,嵌入式仪器设备以及与基础零部件结合领域的发展,除了依靠我们自身的研究之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走出去发展总体战略,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产业合作,发挥沿边开放优势,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合作园区,都是不错的选择。在中国制造2025的征程中,嵌入式仪器设备将与基础零部件体系一道,为中国的工业制造变革提供强大助力。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