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农机装备与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等一起列为10大重点发展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机装备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据了解,我国农机装备正朝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与先进制造方向发展,新一代农机装备将不断增强装备技术适应性能、拓展精准作业功能,创制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
我国农机装备配套设施缺乏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的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农机装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逐步上升。但是,我国农机装备存在弱、散、小等弊端,产品小品种、多批量,重点环节农机供应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机装备的机械化程度、普及率及配套率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农业装备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农机装备虽然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但也存在配套设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农业装备与农业需求不相适应等缺点。
《中国制造2025》为农机装备带来利好
《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产业列入10大重点发展领域,这为我国农机装备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据悉,针对农机装备未来1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 2025》提出,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说:“农机装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装备制造业当中唯一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中国制造2025》从产业安全和国家战略高度,为农机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他表示,农机装备与其他机械工业的关联度不强,以往重大产业计划对其的重视度也不及其他领域。随着《中国制造2025》逐步实施,农机工业在国家产业经济中的分量会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各种资本对行业的认知度。
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业要以国家实施的《中国制造 2025》战略为契机,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实现突破,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标志性的高端重大装备及关键核心部件的突破为重点,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未来,我国农机企业一方面要继续提高战略性大型农机具等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在细分农机产品领域做细做精。此外,对“互联网+农业”的探索也是我国农机装备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机装备将朝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装备历经了从替代人畜力的机械化阶段,到以电控技术为基础实现自动化应用,并朝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与先进制造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表示,农机装备未来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农业种植面积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扩大,对于农机装备无论从量还是质上的需求都会随之扩大,农机装备自动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中国农机企业应抓住机遇,直面痛点,推动企业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技术由全球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产品由小型向大型转型,市场由国内向全球转型。”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桂民认为,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技术和市场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和挤压,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全球发展的最大痛点,中国农机品牌要赢得未来,必须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取得话语权。如何创造中高端产品?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是必走的路线。
今后,农机装备要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通过推行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广泛采用现代制造技术;通过突破高端产品技术,显著改善产品结构。
除此之外,农机企业还需积极“触网”,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多种可能性。
“农机行业未来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因而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提高农机产品的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宁学贵表示,我国农机装备正朝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与先进制造方向发展,需要不断增强装备技术适应性能、拓展精准作业功能,创制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新一代农机装备。
郑宇洁也表示,“互联网+”时代要求农机装备实现智能化、信息化以顺应整个农业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未来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性、绿色环保性的要求会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需朝着这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