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产业化依然在路上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合作升级

   日期:2015-06-02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年内还将发射3至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根据建设计划,北斗系统将于2020年形成全球运行服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发展机遇,与全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北斗/GNSS国际化应用,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

随着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稳步推进,北斗产业正迎来飞速发展期。

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数据统计显示,在产业规模方面,2012年,国产卫星导航产品销售额约为40亿元,2013年增长到100亿元,同比增长150%。在终端方面,2012年出货量约为23万套,2013年出货量约为107万套,国产北斗芯片出货量为100万片。

在学术年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目前我国自主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销量已超过600万片。

与此同时,北斗也在“墙外开花”。本届学术年会召开前夕,中俄签署《关于中国北斗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共用兼容性的声明》,北斗与“导航家族”中其他成员的合作首次有了政府文件作保障。

冉承其还指出,2014年11月北斗正式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全球第三个卫星导航系统,支持北斗定位业务的20项技术标准已经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中获得通过。

此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还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合作,共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燃气行业的深入应用,预计今年9月,北京、天津、河北将完成北斗应用系统对燃气管网的全覆盖。

这样看来,北斗俨然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按照《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估算,未来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复合增速达22%,而北斗及其兼容产品的复合增速将达67%。

小众与分散

在高速发展中,北斗的产业发展依然存在隐忧。

以手机行业为例,目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使用北斗芯片的并不多。最广为人知的是华为推出的荣耀手机,但其他厂商仍然大多使用GPS导航芯片。

即便在本届年会期间举办的技术与应用成果展上,记者看到的终端产品也多以车载导航产品、平板产品为主,同质化十分严重。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8家北斗产业园。

截至2013年底,国内从事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的企业已经超过1.1万家,其中行业内14家上市公司整体所占的市场比重仅为6%。

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就指出,由于此前国家政策的扶持,很多企业都想从事北斗行业,并付诸实践,这就造成产业“小、散、乱”的局面。

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研究员郭树人介绍,目前已经启动交通公路运输、公共安全、民政减灾救灾等7个行业示范,国土资源、旅游等领域的示范项目正在论证阶段。但这些示范项目多数是专业应用领域,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承载大量的北斗企业。

需要和新技术融合发展

目前,我国大众消费市场的车载导航系统中,美国的GPS仍然拥有超过90%的占有率。北斗尽管和大众越来越近,但依然让人们感觉若即若离。

那么,北斗的产业规模如何才能扩大?如何能让用户更多使用到北斗的终端产品?

对此,专家认为,北斗未来的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而应该与其他技术相互融合,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发展促进处处长张宇蕾坦陈,自己参加了好几次北斗相关年会,本次年会的规模尽管很大,但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北斗相关的产品依然给她“单打独斗”的感觉,看不到和其他新技术的融合。

对此,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指出,要开展行业和区域北斗典型应用示范,打开北斗应用的突破口,这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合力。“产业发展包括政府、市场、企业等多方面要素。”刁石京说,对于政府而言,要简政放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做好产业增长点培育的基础性工作。市场方面,要充分发挥需求潜力,让更多社会资本加入北斗产业资本,加速北斗应用推广,也要促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融合发展。

张宇蕾则指出,北斗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结合“互联网+”,支持卫星应用企业联合互联网企业推动实施智慧交通创新工程,促进跨界融合创新。此外,还要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管理、应急救援、民生关爱等重大问题,从需求出发,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优质资源,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开展应用示范。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昆山分所所长阎跃鹏则指出,在卫星导航与车联网、物联网融合领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关键是要有新的想法,比如开发北斗车辆防盗、车辆防撞系统等。“创新北斗应用模式、开辟全新大众市场,将成为国内企业的制胜关键。”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合作升级

在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召开期间,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及中国“北斗”系统均派出代表参加,并围绕发射计划、双边合作等进行深入探讨。

美国国务院空间和高级技术办公室副主任大卫·特纳介绍,GPS现有星座包括31颗星,预计在2015年再发射两颗卫星,未来还将建设GPSIII,包括4个民用新频段。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中央机械制造研究院信息分析中心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指出,俄罗斯计划在2015年到2016年发射9颗格洛纳斯-M卫星,未来还将有格洛纳斯-K卫星,引入搜索和救援活动的有效载荷。

欧委会企业与工业总司国际合作主管皮特·迪斯梅特则表示,伽利略系统目前有14个参考站点,目前太空中已有8颗伽利略系统卫星,计划今年下半年会进行新的发射任务。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年内还将发射3至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根据建设计划,北斗系统将于2020年形成全球运行服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发展机遇,与全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北斗/GNSS国际化应用,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

特纳指出,2014年中美卫星导航系统首次会谈,建立了北斗系统与GPS系统间合作机制。双方在兼容和互操作、干扰信号检测,特别是在民航领域达成共识。未来北斗系统与GPS的合作预计将会不断有新应用和新方式被开发出来。

迪斯梅特也表示,欧盟也愿意开展伽利略系统与北斗系统的合作,双方已开展一系列包括渔业在内的应用合作,未来还须继续开展民用领域的合作。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