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勾勒出未来智能城市蓝图

   日期:2015-05-27     评论:0    
核心提示: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勾勒出一幅未来“智能城市”的蓝图。

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勾勒出一幅未来“智能城市”的蓝图。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工信部将着重扶持七大产业,其中就包括互联网产业领域。例如推出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以作为去年宽带中国行动的延续。另外,在全国范围内,还将推进三网融合,做好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的受理审批。信息消费提升,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智能化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智能化技术,才能衔接整个智慧城市的核心需求。而智能化技术必然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这个时候,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信息技术首当其冲,是需要最先发展的。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数据活化”

信息技术为治理“城市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和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移动终端、无线网络、RFID(射频识别技术)、GPS定位服务、物联网传感器等信息基础设施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这些传感设备记录下来,形成了城市大数据。这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有设备不代表有智慧,有数据也不代表有智慧。

现代城市的数据量非常大,但是它们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行政管理部门、不同单位,关于同一件事、同一时刻、同一地理位置的数据都被人为地分割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把数据活的生命找回来。所谓的“数据活化”,即重新赋予数据生命,活化的数据才真正是“智慧”的基础。李克强总理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中,针对山东省人大代表孙丕恕关于如何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建议表示,政府掌握的数据要公开,除依法涉密的之外,数据要尽可能地公开,以便于云计算企业为社会服务,也为政府决策、监管服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数据公开。据《经济日报》报道,有专家对其解读的关键词是“服务”。在过去透明和监督的基础上,《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明确了公开的目的之一是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此,有观点认为,推进政府数据的公开,就是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乃至个人对政府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运用。大量的政府基础数据经过加工后,可以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资源,实现附加的经济价值,成为大数据分析等一些新兴行业的创业创新财富,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80%的有用信息被政府所掌握,但是长期以来,这些信息一方面大多处于不对外公开状态,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政府信息相互割裂,而非处于共享状态,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发挥数据应有的作用。

智慧城市在城市大发展中有两大功能,一是解决城市已经客观存在的“不健康”问题,二是提供让城市更舒适、更宜居的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获取、活化和分析城市中的多种异构数据,从而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能耗增加、规划落后等。智慧城市将无处不在的感知技术、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算法,以及新颖的可视化技术相结合,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环境质量和城市运转效率。

如果将城市虚拟为一个 “人”,那么采集城市感知数据的过程,就像为城市做全面的体检,将城市中的人口、交通、规划、能源、经济、环境等诸多信息详细地展示出来,为保障城市的健康发展以及“城市病”的及时、准确诊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综合应用城市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在城市领域知识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并理解城市各种“不健康”问题的成因与机理,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方案。大数据与计算机技术同城市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是智慧城市走向科学的基础。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