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彰显国威,第六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异彩纷呈

   日期:2015-05-14     来源:中国测控网    评论:0    
核心提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以及其在军民两用方面的技术发展,开拓了中国人走向顶级国际合作的渠道,也使我们在保障国家安全、救灾救援、气象预报、道路交通、海运水运、航空航天等方面具备了核心能力。

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2015年5月23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第一天上午的议程,主要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对于北斗产业的发展趋势作了宏观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今年将再次发射3至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会议同时还邀请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卫星导航系统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作了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国务院空间和高级技术办公室副主任David A.Turner先生。他在上台之后,面对麦克风所说出的第一个词汇,竟然是中国话“你好”,虽然发音不是很标准,但是立刻赢来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在这一刻,我不清楚别人的感受,只知道自己顿时热血沸腾。是啊,这一天,我们等了太久。

还记得1958年的时候,美国军方启动了一个项目,从此一个叫做GPS的卫星定位系统崭露头角。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前苏联也从80年代初开始建设与美国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定位系统,就是现在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也由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现由俄罗斯空间局管理。

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事务中应用之广,几乎无所不在。而其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国家安全属性,更是成为中国科学界心头之痛。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保障国家安全,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在这个光荣的时候,让我们再次回顾下列时间节点: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

2014年11月23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至此,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以及其在军民两用方面的技术发展,开拓了中国人走向顶级国际合作的渠道。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已形成包括基础产品、应用终端、运行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自主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价格与国际同类产品基本相当,累计销量超过600万片,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救灾减灾、手机导航等领域。今天,马上就要进行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第二天议程,中国测控网应邀出席的新闻资讯和技术团队将继续服务于会议的各项工作,请大家及时关注我们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测控界”,我们将为大家带来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会议的更多前沿资讯。让我们一起为北斗欢呼,为中国的卫星导航事业加油鼓劲!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