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以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以此为基础的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发展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曾经的制造大国美国服务业和金融业迅猛发展,而加工制造业严重萎缩,丧失世界制造中心地位;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制造业也不断衰落,德国成为制造业硕果仅存的国家;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崛起,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新中心。面对这一变化,许多人曾想当然地认为,制造业的衰落标志着旧时代的终结,未来属于服务业。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显示了制造业的极端重要性,制造业重新成为各国关注的中心,抢占制造业发展制高点和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上升为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这些构成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并实施的深刻经济背景。
德国制造的优势在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高超、产品性能优良,不足之处是传统制造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单一。工业4.0是德国工业界提出的制造业振兴计划,目标就是守住德国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实现从大批量生产转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德国工业4.0是在德国既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优势基础上提出的升级版,具有鲜明的德国特色。
与德国制造相比,中国制造的优势是传统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及装备制造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完备,不足是技术水平低,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资源耗费大,环境破坏严重。过去30多年,中国凭借制造业优势极大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中国制造业的不足对其竞争力提升也日益形成严重制约。对中国来说,实现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转型升级不能以放弃传统制造业的优势为代价,而是要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将大批量的生产转变为定制化生产,高效率、高质量地适应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消费,形成将产品、消费与生产融为一体的新型智能化制造体系。
正是基于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差异,“中国制造2025”具有了与德国工业4.0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一,在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三,以智能化与绿色化为引领,着力提升制造业的智能水平和绿色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显然,“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很明确,既要保持和发挥传统制造业的既有优势,又要打造新的制造业优势,这无疑是对德国工业4.0的挑战,同时也显示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坚定决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引领和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向纵深发展,同时吸取发达经济体产品制造、营销和研发相分离而使制造业萎缩和竞争优势丧失的教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制造、营销、研发一体化和本土化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另外,我们还应与德国工业4.0深度合作,分享经验,探索和构建中国与德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