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人口红利需要协调发展

   日期:2015-05-08     来源:中国测控网    评论:0    
核心提示:在中国,人的问题始终是根本问题,并且这个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在官方统计和经济学家对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而担忧不已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的劳动力还是相当旺盛甚至超出需求的。人口红利不应该只是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更应该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坚强保障。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轮廓逐渐清晰,机器换人在当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翻看各行业近期公布的消息及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好像突然进行了一次大的飞跃,直接跨入了工业4.0时代。事实真的如此吗?

纵观当前的国内企业,对于机器换人持最热烈态度的,基本都是一些传统制造行业,而且普遍存在制造规模巨大、工序相对简单的特点,之所以期盼机器换人,看重的无非是成本因素。经过计算,使用机器人既能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又能降低成产成本,主要是人员工资,再扣除相当一部分管理成本,还能搭上现代化、自动化制造的快车,何乐而不为?

问题如果真的如此简单,那么在以后的中国工厂里,生产和管理就简单化了。可是我们知道,小到一个产品,大到一个行业,生产经营行为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因素,还要融合社会的各个方面,与不同的领域交叉流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机器换人看似简单,事实上操作起来绝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的绝大部分顶级品牌和产品,并不推崇机器制造,而更倾向于人工制作。究其原因,一是机器毕竟是死的,无法给产品注入思想和灵魂;二是精细化的制造,创意和经验都不可或缺,而机器在这个领域,至少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能为力的。退一步讲,即使要实现高端品牌的批量制造,也是需要人机协同的,而不能仅仅交由机器单独完成。但是在这个领域,同样是人机协同,其实人还是占据着主导位置,并且对人的要求相当高,远不是当下中国的普通工人能够胜任的。这里就涉及到教育问题,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综合素养的再培养。

在中国,人的问题始终是根本问题,并且这个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在官方统计和经济学家对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而担忧不已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的劳动力还是相当旺盛甚至超出需求的。人口红利不应该只是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更应该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坚强保障。我们不能只看到人口带来的红利,而忽视人口自身面临的压力,忽视社会对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要求。保障人的工作需求,提高人的工作技能,让社会对人的高要求倒逼中国教育乃至相应体制的改革,形成全社会良性发展的格局,才是当前之中国最为迫切的事情。

正视当前,才能谋求长远。中国制造2025,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与机器换人、批量生产划上等号。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工业自动化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随之而来的,还有制造的智能化,管理的移动化,决策的数据化。因此,在世界工业改革浪潮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更加清醒一些,不要被一些功利性的因素所迷惑,真正把握改革的核心,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水平,改善企业的人员结构,注重企业的人机协同能力培养,提升企业的创新发展意识,只有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才能顺利实现。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