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思考

   日期:2015-05-04     来源:中国测控网    评论:0    
核心提示:机器人产业作为世界新兴产业,并且代表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方向,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及早布局。现在,国家层面的目标和计划已经明确,中国制造2025即将正式出台,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关键还是在执行层面,需要我们的相关部门和企业沉下心来,紧跟时代潮流,勇于攻关创新,在核心技术和部件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实现民族制造。

自从2014年被国人称为中国机器人元年开始,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就持续高温,从国际大都市到边陲小城,为机器人及其产业摇旗呐喊者络绎不绝,全国上下一片火热。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概念,好像我们一夜之间便跨入了世界制造强国一样。

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除了其本身的高科技含量之外,与普通产业具有同样的性质,其本身也是一种商品,一种工具。只是其应用范围更广,涵盖领域更多,结合其在某些领域能替代人工的特性,导致其不管是需求量还是市场前景都极为庞大与广阔。尤其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相关部门和企业对此更是迫不及待。

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身的价值在于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其中研发、生产是根本,流通和使用是延伸。当前,我国的机器人市场刚起步,不管是技术研发力量还是生产力量,与世界机器人巨头相比,我们都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需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快脚步,缩短差距。机器换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通过机器人的大量购买就能简单实现。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必然处处受制于人。这其中有多少潜在危机,我们的管理者应该心中有数。

此外,高科技产业,除了技术和产品的引进,还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来推动。这里面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研发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实际应用人才。在我国,目前机器人产业的教学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个单位和企业对此的管理也不尽相同,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事实上,应用和研发是一体的,研发的目的是应用,而应用中得出的经验和理论则会进一步指导研发,甚至为此开辟新的渠道和方向。

多年的制造大国和世界工厂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旦发展方向确定,所形成的巨大市场和推动力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发之势,从而在影响国内经济形势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经济形势。现在,国家提倡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就需要我们从单纯的生产制造领域逐步改变,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在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地位,实现从制造业的中下游向中上游转变。这种转变,与其说是技术的转变,不如说是思想和目光的转变。在这其中,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对于产业的认识,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固化思维,实现优质、高速发展。

机器人产业作为世界新兴产业,并且代表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方向,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及早布局。现在,国家层面的目标和计划已经明确,中国制造2025即将正式出台,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关键还是在执行层面,需要我们的相关部门和企业沉下心来,紧跟时代潮流,勇于攻关创新,在核心技术和部件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实现民族制造。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在这一轮的工业变革中争取主动,占据优势,从而在这片即将形成的蓝海市场取得更大份额,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应用领域。世界机器人市场方兴未艾,国产品牌还需努力,我们已经落后一步,更要转变思想,奋起直追,中国机器人产业才会更加大有可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