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全世界关注的尼泊尔地震,已经造成了超过5000人遇难,目前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官方估计最终可能突破万人。而对于地震,中国人有着更加深刻而沉痛的记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国河北等地遇难人数达24万多人;2008年汶川地震,遇难人数近7万人。
一直以来,自然灾害预测,尤其是地震预测都是横亘在人类科学面前的一座高山,始终无法逾越。与之相对应的,世界的城市化步伐在加快,人们居住、生活环境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狭小。随着建筑材料的升级、高层楼宇的增多,看着兴旺发达的城市,背后又潜伏着多少不可预知的危机。
对于地震的研究,最大的难点是目前的测控技术无法感知地下深层的运动,无法对地震的震源理论进行突破。加之地震的发生概率较小,也影响了重视程度。但是,事实上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危机,只是因为概率问题,部分地震活跃地区重视程度较高一些,而更多的地区则因发展程度、科研水平等难以在此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其实,科学研究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人类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比如在墨西哥、日本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就部署了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来临前15到20秒发布预警。不要小看这短暂的时间,这足以让人们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或者姿态进行躲避,或者从户内撤至户外。但是这些系统造价高昂,并且每年需要不菲的维护费用。
问题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在追求便捷、舒适、娱乐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长,形成了全球巨大的市场,引得无数科技机构和产业化集团不惜血本研发投入,让这个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可是居安要思危,我们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建设的现代社会,很可能就会在某一个深夜或者清晨,一个中午或黄昏,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底壳运动,最终彻底化为一片虚无。甚至,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越快,人员越集中,楼宇越高层,所形成的灾难性后果越严重。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可预知的世界里,灾难的阴影时刻潜伏着,更应该具有深刻的危机感。测控技术作为与自然灾害联系最为紧密,同时也是被人类寄予厚望的领域,应该对此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实践。比如,在自然灾害预测方面开展更多的研究,投入更多的资源,取得更多的成果;在灾害发生之后,能够有更多的探测救援设备,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抢救出更多的生命,挽回更多的损失。甚至,我们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在选址、建设材料、灾害预防、疏散救援、医疗救护方面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为了应对这些不可预知的灾难,为了人类可以在这个星球上更好地生活下去。
巨大的投入和小概率事件之间是一种矛盾,人类的忧患心理和侥幸心理又是一种矛盾。我们就是这样,在这些矛盾中疑惑,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随波逐流。但是,自然灾害依然时刻潜伏,在这个科技化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随时准备着给人类以更加致命的一击。这些灾害,有很多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有很多因资源攫取、环境保护等问题,使灾害程度变得更加严重。测控技术作为人类科学的基础,应该在这方面多一些关注和投入,多一些潜心研究。以全人类的福祉作为事业的出发点和制高点,我们的研究才会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