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发生在尼泊尔第二大城市博克拉的8.1级强烈地震,截至4月28日已经导致超过4300人遇难,近8000人受伤。我国西藏地区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场被认为是进入21世纪之后,发生在陆地上的第5次八级以上大地震,引发了珠穆朗玛峰南坡雪崩,造成多名登山者遇难,其中包括拥有丰富登山经验的中国登山者戈振芳,谷歌隐私与安全团队高管丹·弗雷丁伯格(Dan Fredinburg)。前者是目前官方认定的雪崩事件中唯一中国遇难者,他有着数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记录,此次是随中国民间女子登山队一起从南坡向珠峰进发;后者曾数次攀登珠峰,并为谷歌地图加入了第一张Google 360度街景照片,也是搜集世界各大洲最高峰地图数据的背后英雄。
斯人已逝,生者坚强。灾难发生后,尚有掩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需要救援,更需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获取地震发生地区的最新状况:哪里房屋倒塌严重,哪里出现了堰塞湖,哪里道路中断……以方便决策者们制定合理的救援计划。往往这个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遥感卫星,以及利用地图呈现地震灾区的受灾情况。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地震发生当日的15时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和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机制,紧急调度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资源一号02C和实践九号A等多颗陆地观测卫星,根据卫星运行轨道和灾情发展变化,编制出4月27日的应急观测计划,重点对尼泊尔地震震中、首都加德满都及其北部、我国西藏受灾严重的吉隆县和聂拉木县以及318国道樟木口岸到聂拉木段等区域进行观测。
与此同时,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开通了数据应急共享通道,第一时间将震区历史存档的高分辨率数据共享。截至目前,已经共享高分辨率历史数据23 景,其中尼泊尔灾区数据12景(高分一号数据4景,高分二号数据1景,资源三号数据7景),西藏灾区数据11景(高分一号数据6景,资源三号数据5景)。这些数据目前已经提供给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部委的10余家单位。
DigitalGlobe面向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免费在线开放了尼泊尔受灾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只要以“nepal”作为用户名,“forcrisis”作为密码访问services.digitalglobe.com就可以获取这些影像。
具体而言,DigitalGlobe为应急管理和人道主义工作者们提供了FirstLook订阅服务,他们可以基于Web方式快速访问同一地区地震前后的影像。DigitalGlobe称,WorldView-1、WorldView-3和GeoEye-1三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已经在4月25日透过厚重的云层获取了灾区影像,按照计划,4月27日上午,WorldView-2和WorldView-3还将再次执行获取灾区影像的任务。 DigitalGlobe能够提供的最新的地震前影像可以回溯到2015年4月1日。此外,DigitalGlobe旗下的众包遥感服务平台Tommod 也已经上线了灾区影像,全球的志愿者们可以通过访问该平台对灾区的受损建筑、损毁道路和主要受灾区域进行标记,这些信息将有可能帮助到现场救援者和应急管理部门。
除了通过遥感手段为尼泊尔强震灾后救援提供帮助外,OpenStreetMap、MaPACtion等地图服务提供商以及非政府组织也都纷纷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通过地图反应当地的受灾情况。
OpenStreetMap以及人道主义开放街区地图小组(HOT)在得知尼泊尔发生强震后就做出了响应,发布了多个众包地图任务,呼吁全球的贡献者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快速数字化,为灾区前线进行救援的人道主义组织提供详细准确的当地地图数据,包括道路、村庄、建筑物等。这些信息对于救援者搜寻被困人员、运送救援物资以及为偏远地区提供救援服务而
还有一家名为MapAction的非政府组织在尼泊尔强震发生后也立即行动了起来,他们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志愿者同联合国进行了联系,以了解制图的需求。他们目前向公众提供了尼泊尔受灾区域的遇难人员分布地图、受伤人员分布地图,并且以PowerPoint Maps的形式向公众提供了尼泊尔地区的一系列行政区划地图。
此外,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前往尼泊尔进行支援时,携带了由超图软件研发的GIS震后调查系统,该系统是基于移动端的专业震后信息采集与核灾软件,可以对不同承灾体目标的损毁情况进行信息采集,便于开展地震烈度评定、及时了解地震区域分布。同时,超图软件还为国内西藏震区救援工作提供针对性的GIS 技术服务,协助国家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制作“2015年4月25日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5.9级地震灾区人口分布图”,提供直观可靠的决策数据支撑。
4月28日早晨7时,中国武警灾情侦察与快速评估作战分队出发前往西藏和尼泊尔,他们配备了由伟景行提供的“三维可视化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精确的表现出受灾区域的环境状况、还能计算出因为山体滑坡导致堆积在道路上的土石方量,并快速测算抢修时间,为现场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为后续科学制定救援计划,合理排布人员和物质通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实际上,每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地理信息技术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发挥重要作用,这或许就是我们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灾区的人们所能给予的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