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中国制造时代,研发创新成短板

   日期:2015-03-23     评论:0    
核心提示: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事实证明,在高新技术行业,没有捷径可走,技术创新一旦落后,终究是要受制于人,除了奋起直追再无他法。

2014年中国制造行业哪个领域最火爆?答案显而易见:机器人!据中国测控网了解,为了服务于国内的制造业发展,去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美国和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购买国。2015年,预计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35000台,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球之首。未来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还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围绕机器人生产制造,近年来国内共计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平均每周都有新的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诞生。此外,还有更多的地方政府也把目光瞄向此处,将其作为新的发展点并积极参与其中,整个国内机器人生产制造行业已经热到发烫。于是线上线下一片惊呼:中国的机器人制造时代已经正式开启。

面对这样举国上下一片红的状态,我们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隐忧,最为核心的便是技术问题。纵观国内的机器人市场,我们的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竞争处于劣势地位。虽然国内不少企业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然而研发资金大量缺乏、基础研究领域底子薄弱、整体工业水平能力较为低下等客观因素,一直在困扰着中国的企业家们。

众所周知,技术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而是产学研一体化综合效应的具体表现。高端技术来自于研发,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数十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科学研究的高校院所,但是由于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的制约,造成各家研究过于独立封闭,对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究和研发过于分散,很能形成合力。而且普遍存在对同一技术进行重复研究的现象,最终导致浪费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和时间。此外,还有部分高校院所的研发人员,单纯为了追求国家的资金扶持,盲目追求研发一些并不实用的技术,导致既耗费了国家的研发资金,所研发的产品又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浪费了大量资源。从企业自主研发的层面来说,也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比较大、研发周期比较长等客观问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无法解决,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

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虽然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方面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机器人市场,国内企业技术的现状决定了我们的产品只能在相关产业中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如搬运、喷涂、组装等。此外,较低的技术含量,也意味着会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智能化和工业机器人的今天,在国内企业纷纷看好机器人这一蓝海领域的时候,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限于自身的技术原因,除了一如既往大打价格战,国内的大部分机器人制造企业恐怕短时间内也拿不出更好的策略。而这种情况,又会导致国内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催生了无序竞争,最终必将影响整个机器人制造行业的发展。

事实证明,在高新技术行业,没有捷径可走,技术创新一旦落后,终究是要受制于人,除了奋起直追再无他法。所以,机器人的中国制造时代,必然要以技术先行。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还需要我们的科研机构协同作战,互通有无,凝聚合力,共同提高。而对于已经进入和正在准备进入机器人生产制造领域的企业,我们还是要提醒大家,高新技术行业,技术与企业的发展生死攸关。与其一窝蜂地在低端市场中血拼,不如沉下心来细分市场,把功夫多花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这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健康之道。

 
标签: 机器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