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的普遍使用,农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并将颠覆传统农业,开启物联网时代下新型农业的发展。
农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发展的大问题,在今年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十次提到“三农”,并以较大篇幅针对未来农业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部署,制定了量化目标。这不仅彰显了“三农”在国民经济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分量,也体现了农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今后我们不能再追求‘十二连增’,甚至 ‘二十连增’,必须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换代。”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说出了不少深耕农业领域政协委员的心声。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委员们纷纷开出了药方,其中在传统农业中注入智慧的信息化因素是一个大方向。
物联网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使用物联网技术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并将颠覆传统农业,开启物联网时代下新型农业的发展。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的转型,正式当下最大的期待和努力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张波表示,集成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及预警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在物联网时代将更加凸显。
农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农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化信息时代的需求,大量高新技术的投入,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钱克明指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农业投入边际效益明显下降,环境容量逼近极限,资源约束进一步趋紧,原有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二是我国居民消费已由数量扩张阶段转入结构升级阶段,在农业上主要表现为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增加、对质量安全的要求提高、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及对农耕文明的怀念,这对农业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受国际市场影响加深,原有支持调控政策的效果已大打折扣;四是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下,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将得到长久的发展,运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促进我国新型农业走向科技化。
但就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还存在一些问题。智慧化程度总体偏低,技术设备和农业企业的投入高而望却止步。对此,张波建议,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地位;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完善资源数据库,实现农业数据信息的智能共享;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户农业信息资源的可及性;实施“智慧农业”重点工程,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世界物联网的发展,国外新型农业建设相对国内来说,技术水平更先进,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物联网技术发展农业,使得农业生产有能力感知、学习和环境方面的互动,加强了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产出效果十分明显。
物联农业将引领新时代
美国华盛顿智库信息技术高级分析师丹尼尔·卡斯特罗这样表述,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在利用物联网科技促进智能、精准农业上处于领导地位。就覆盖主体而言,美国农业软件公司On Farm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兰斯·多尼(Lance Donny)表示,美国大农场采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相对更多。研究显示,美国大农场对技术的采用率高达80%。而对于小农场而言,由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高,它们使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相对更少。
卡斯特罗还说,长期来看,从事农业物联网的公司需要的是可以相互识别的可操作标准,这样不同设备才能在一起工作,否则不同设备传回的信息格式不能兼容。未来发展将致力于以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作物。总体而言,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是新型农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一定是对设备方面的乐观,而是对数据价值非常乐观。物联网技术的真正价值是将数据从每个设备上提取出来并加以分析。如果将数据从一个农场的五个层级(土壤、作物、设备、人和图像)抽取出来并进行分析,就能进行预测和建议,从而达到降低农场内在风险(比如天气波动)、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及最大程度提高水、肥料、劳动力和化学试剂利用效率的目的。未来几年连接设备的增长会加速。预计到2020年,美国平均每个农场将拥有50台连接设备。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今年两会中,“互联网+”模式的提出,更契合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的发展将全面转型,以科技信息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将物联网更好的服务到农业生产中去。
物联网农业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新型农业建设发展的必然。随着物联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也将被高新技术所覆盖,并应用科技信息打造新型农业建设,加快我国农业的转型。目前,我国农业还尚未全面得到物联网的覆盖,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此,加大物联网技术的投入,因地制宜的创造农业发展环境,打破传统农业的制约,建立完善的农业物联网区域网络,加速我国农业向智慧型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