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美到北极 中国卫星产业开启全球化模式

   日期:2015-03-19     评论:0    
核心提示:2015年才进入第三个月份,但是中国的卫星产业已经连续发布了两个重磅信息,稳健地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2015年将成为中国卫星产业的全球化元年。

2015年才进入第三个月份,但是中国的卫星产业已经连续发布了两个重磅信息,稳健地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2015年将成为中国卫星产业的全球化元年。

3月16日消息,中国境外的首个陆地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北极站”,将于今年在瑞典开工建设,预计两年建成。此前有消息称,中国将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建造首个境外卫星跟踪站。阿根廷众议院已于当地时间2月25日,以133比107的投票结果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议案,该卫星跟踪站计划2016年投入使用。

有业内专家指出,两个卫星基地的建设均是从无到有的第一次。与瑞典和阿根廷两国的合作,标志着中国卫星产业全面走向全球化,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将大幅提升。海外卫星基地的建设,对于卫星导航、情报侦察以及载人航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外卫星基地将支持遥感、导航领域发展

“北极站”的建设,将有利于我国更快与更方便地下载卫星遥感数据,对研究中国的环境状况和资源分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很有帮助。而在阿根廷建设的中国卫星基地,是中国为太空探索项目而在国外建造的首个基地。它将为中国的全球地面跟踪和控制提供一个至关重要的南半球节点,可以帮助管理卫星网络,同时为载人空间站和探月计划提供支持。

 

扩大中国航天接收覆盖面积

卫星基地布局海外的优势不言而喻,接收站和跟踪站也是中国航天向前发展的第一步。在此之前与“北极站”同功能的陆地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中国共有三个,分别在北京密云、新疆喀什和海南三亚。接收面积覆盖中国陆海全部领土和亚洲70%的疆土,获取了地球表面大量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开展了灾害、资源、环境、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

此次新接收站设立在瑞典北极圈内,故而命名为“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北极站”,主要覆盖区域包括北极、欧洲。

 

促进国际合作,北斗全球化指日可待

除了在北半球的瑞典,中国在南半球与阿根廷展开了更深度的合作。据了解,此次卫星跟踪站的建设作为中阿协议的一部分,预计耗资3亿美元,占地 200公顷。该卫星跟踪站将通过一根直径35米的天线监测和下载数据。而阿根廷将获得卫星天线10%的使用权,即有权在卫星天线的可用时间内进行本国研究项目,卫星站的技术人员将由中方提供。而且中阿双方也在同一时间发布了一份关于国防科技以及工业合作的公报,双方将会加强军官的交流和武器生产合作等。

有专家认为,中国和阿根廷的这次合作,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国的卫星导航网络,提升北斗在四大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中的地位,是实现北斗2020年全球覆盖的基础。另一方面,阿根廷也会在合作中从中国强大的侦察卫星群中获取有利的战略信息。阿根廷近年来十分重视航天科技的发展。在2014年,阿根廷成为第一个成功将自产地球同步通信卫星送入轨道的拉丁美洲国家。

另据中国新闻网消息,2015年中国计划发射4颗北斗三期试验卫星,对全球导航系统中的新技术进行验证。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由地球静止轨道、倾斜的同步轨道及中地球轨道三种卫星组成,卫星总数超过30颗。

从长远来看,中国卫星布局海外的举动,将会对航空航天、卫星导航、北斗产业以及遥感领域造成积极的影响。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会实质性地提升中国航天实力,扩大海洋军事力量覆盖范围,帮助实现航天大国和海洋强国的长远目标。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