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我们最终实现的都是智能制造。航空工业也将借助智能制造的机遇,走上自动化、信息化的智慧道路。
虽然两会已经闭幕,但是外界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讨论并没有消散。智能制造是今年国家工作的重点,这对航空工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两会将振兴航空工业提上日程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航空工业领域的两会代表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航空界的部分代表、委员讨论了航空工业热点焦点问题,积极为航空工业发展建言献策。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表示,希望以“两会”为契机,呼吁国家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将振兴航空工业提上日程。
全国两会召开后,代表委员们对航空工业的发展大计更是畅所欲言。经过总结,代表委员们的主要意见是:推动通用航空立法,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民族直升机产业发展;加强自主民机适航体系建设,推进国产民机产业发展;依托支线机场定位,加快中小城市机场建设。
智能制造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针对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概念: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向强转变的第一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是要认真重视和抢抓的机遇。因此,抓智能制造就是当下中国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这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航空工业迎来了发展契机。我们知道,智能制造是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所有生产设备的识别、感知、互联,并通过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将这些信息与生产过程融合起来,从而实现资源、信息、物流和人的交流与互动。而当下智能制造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应用,这对航空制造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由于产品自身特点,导致产业生产效率相对低下,这是航空工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但若借助智能制造技术,通过数字化系统可以使得生产过程更具智能、更柔性化、更自动高效。
实现智慧化道路的关键技术
航天工业具有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产品和工艺高度精密、综合性强、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借助智能制造技术,可以航空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从而走上智慧化发展道路。
航空制造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为了使所有设备、物料、产品、物流乃至工艺过程都能够被唯一标识,需要研究各类标识技术的应用,包括条码、二维码、RFID及其自动识别技术;
2.建立生产过程物流模型,实现所有物料(含原材料、元器件、成品等)从入厂到加工、装配、试验、交付、售后等全过 程的识别和跟踪;
3.通过RFID和传感器件的结合应用构建工业级WSN,实现物理单元的智能感知;
4.应用嵌入式智能设备与设备级的工业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精细管控;
5.通过物联网与应用服务的结合,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通信平台;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把上述标识、流程、智能感知、精细控制和工艺过程、加工参数数据库等进行优化组织,形成优化完善的业务处理逻辑,实现自主加工决策。
3D打印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新领域
技术要求高是航空工业的突出特征,因此航空工业一直是技术创新应用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国内外普遍认为,3D打印技术将是新工业革命的推动者,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技术。并且,该技术已经运用于多个行业,航空领域是3D打印技术重点推广领域。
据悉,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火箭零件,他们也在研发技术,希望能用3D打印技术制造飞机舱,为2030年以后进行的载人火星任务服务。可见,3D打印技术已经引起了航空领域的关注。
在中国,3D打印也已经由“概念”转向“应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制定未来3D打印行业发展的方向性策略,市场上的融资也层出不穷。尤其是2015年2月,三部委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提出,到2016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3D打印产业体系,3D打印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3D打印为航空工业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待这个新技术在“历练”中“螺旋式上升”后,航空工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工控中国观点:工业4.0概念自提出就在全球工业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和认同,如何通过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工业界都在考虑的问题。航空工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借助智能制造的契机实现智慧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