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表示,我国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必须在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制造领域有所突破,其中开发和应用机器人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发展机器人技术面临四大短板,应加强机器人技术研发,防止“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局面重演。
机器人技术集机械学、力学、电子学、生物学、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各发达国家将工业机器人视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增长点。美国、德国、日本、欧盟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机器人发展战略规划和技术路线。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自主机器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柳崇禧说,我国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机器人核心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0—30年;二是关键部件研发能力不足,80%—90%的核心部件需要进口;三是机器人开发和生产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有实力的大型机器人开发和生产团队;四是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偏低,外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占了中国市场份额90%以上。“长此下去,我国机器人产业将再次失去发展机会,机器人产业将被国外公司所垄断, ‘中国制造2025’将重复‘核心技术空心化’局面。”柳崇禧说。
“发展我国的机器人产业亟须把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柳崇禧建议,加强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组织领导,制定机器人产业与技术整体规划和路线图;组织企业开展机器人产业化工作,增加产业化投入,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以及系统集成应用,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强大生产力;自主研发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国际资源发展自主机器人技术,吸引国内外机器人研发机构和企业到中国发展。“在应用面,要加大国产机器人应用推广力度,制定采用国产机器人装备鼓励政策,扶持国产自主机器人产业发展,鼓励国产机器人占领更大市场”,柳崇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