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1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全国各地代表高度关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话题,而智慧城市则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
城市是经济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归宿。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不同阶段的人类文明,匹配不同类型的城市。当今中国正在步入信息文明时代,信息文明要求一个与之匹配的城市模式,这个城市模式就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既是信息时代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又是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它是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是解决新时期城市发展问题的可行路径,也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有力手段。
智慧城市是实现我国四化融合有力手段
据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介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9年至2012年期间的独立探索期,一些城市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验,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实践成果。第二阶段是2012年-2014年期间的部委指导期,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纷纷下发通知,确立试点城市,进行智慧城市的指导和推广。第三阶段是2014年至今,进入顶层统筹期,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标志。随后,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5年2月建立了由2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 “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正式开始了智慧城市统筹落地。
在今年的“两会”上,郭为对国家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各地在建设智慧城市之初,都应极为重视基础架构设计和基础平台搭建,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在基础架构之上,城市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建设适合本地的特色应用;第三,建议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在现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先进实践经验,出台智慧城市领域推行PPP模式的规范和指导。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PPP新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投入成本高,跨多个利益相关方,而且收益会更多地体现在长期社会效益而不是短期经济效益。所以必须找到健康长效的商业模式。“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可以融合政府和社会资本两方面的需求。
“比如以前修高速公路用了民间资本,就给其20年特许经营权作为补偿。”郭为用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例子解释了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政府可以借民间资本进行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再给它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城市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建设适合本地的特色应用。”郭为说,例如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重点,是促进区域统筹规划、信息互联互通、产业资源整合、环境协同治理、交通效率提升等;而广泛分布的中型城市则需要解决城市吸引力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动力、老城改造和城镇化并行等问题。
“当然,包括创新创业在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整体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比如,我们一年做十个、八个城市,慢慢地最终做到一百个城市。在一百个城市里,我们每年为每个城市组织近百场有关创新创业的活动,预计参与人次会超过千万。另外,从商业角度来说,每个平台上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应用,这些仅靠个体力量或单独的企业是难以做到的,需要发动广大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因此要鼓励大家积极响应号召,努力创业创新。”郭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