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加速“挺进”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

   日期:2015-02-26     评论:0    
核心提示:目前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超过400家,各地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多达三四十个,其中不乏斥资几十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大手笔;至少30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对象。

节节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使机器人以“比想象中更快的速度”走进店铺,走进工厂,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201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超过400家,各地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多达三四十个,其中不乏斥资几十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大手笔;至少30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对象。

“中国工业机器人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说。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计,由于大力推行自动化生产,2017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规模将居全球之首,工业机器人“上岗”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除了高歌猛进的工业机器人,贴近日常生活的服务机器人也在中国频繁亮相。在北京、杭州、成都、合肥等地,机器人大厨、机器人服务员各司其职,传菜、做菜、送餐有条不紊,引得不少顾客慕名而来;超市里会说话能带路的机器人导购员也获得民众“点赞”。

特别是春节期间的“用工荒”,使不会要求涨工资和休息的机器人更受热捧。

江苏一家火锅店的老板张程程说,今年店里一半的服务员都回家过年了,新人一时又招不到,无奈之下只好花7万元购买机器人当传菜工。

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用更多机器人代替人力将不再是应急之举,而是大势所趋。

广州已于2014年底启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到2017年6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使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

按照中国工信部的计划,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应达到100以上。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未来十年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机器人将加速替代人工,这种趋势在东亚地区尤为明显,中国将成为机器人推广相对迅速的国家之一。这有利于节省开销,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机器换人”步伐加速会否使就业更加“压力山大”?

目前对这个问题还不必担忧,因为中国的机器人密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尚处“追赶阶段”。

据IFR数据,中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只拥有30台机器人,这与韩国的437台、日本的323台、德国的282台相去甚远。

“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制造业方面机器人的应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曲道奎说。

此外,机器人本身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大规模普及目前并不现实。曲道奎指出,现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所谓的机器人实际上是机械臂,即“没有手的胳膊”,在精准度、速度和负载方面有优势,但“灵巧性强的工作现在还做不了”,因为人类80%的工作要靠手来完成,靠胳臂完成的只有20%。

曲道奎建议,应着力完善机器人和人共同协调作业的有效机制,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陷入“机器人和人只能二选一”的抉择。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