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工业4.0:六大竞争战略分阶段推进

   日期:2015-01-12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制造企业同样可以以工业4.0所描绘的前景为目标,分阶段系统地来推进自己的工业4.0战略。

中国制造企业同样可以以工业4.0所描绘的前景为目标,分阶段系统地来推进自己的工业4.0战略。

德国在2013年提出工业 4.0概念,是对工业1.0(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工业2.0(将人类带入分工明确、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时代”)、工业 3.0(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的延伸和创新。“工业4.0”开始应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以数字化工厂(Digital Factory)和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为重点进行工业技术领域新一代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促进产品功能多样性、个性化和产品性能大幅提升。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工业4.0时代的竞争本质体现为定价权的获取。

 

美国哈佛大学商业历史学教授钱德勒,曾著书《规模与范围》。他通过研究欧洲以及美国的工业企业近一百年的历史,使用大量的产业及企业统计数证明,规模与范围才能帮助企业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其他类型的竞争优势来源,一般不容易形成持续的市场领导地位,也不能为企业带来市场的定价权。德国工业产业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非常强大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德国不少工业产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通过各种方式把一些产业转到自己国家,随后信息工业迅速发展,德国、日本都想尝试进入这块领域,但并没有成功。由此可见,所有国家以及企业,都在追求垄断优势,因为有垄断优势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市场定价权。

一个国家的垄断优势体现为产业在全球有竞争力。从全球制造业数据对比来看,中国制造业利润水平(实质为市场定价权)普遍还比较低。利润水平较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产业链的整合也不够。但中国制造企业同样可以以工业4.0所描绘的前景为目标,分阶段系统地来推进自己的工业4.0战略。

首先是企业对竞争战略的选择。目前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以成本领先战略为主,只有少数具有独特工艺或生产制造技术的企业才可以选择差异化战略;企业在确定了竞争战略之后,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形成与战略匹配的组织体系;然后,企业要根据竞争战略选择以及最后确定下来组织体系,设计一个以流程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这样才可以促使公司的经营目标落地;最后,结合到工业4.0相关技术,企业可以通过IT技术“钢化”相关设计,从而体现为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其次,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战略路径。工业4.0 的战略路径主要体现为从生产型制造转化成为服务型制造的过程。例如现在可以利用一些新技术(如传感器等),为客户工程提供增值服务。对于提供桥梁建设的企业,以往只能通过定期查勘才可以判定这个桥梁的钢结构是不是老化了,是否需要进行更新或者加固。但现在生产制造的时候,加上一些感应器,这个制造企业就可以在工厂监控桥梁的使用情况,以决定是否派人维修。美国GE公司为飞机提供零部件时,就可以在全球跟踪其零部件的使用情况,如果有潜在风险,可以提前为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案例都显示以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可能性。除了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战略转型,还可以考虑从信息化技术的单独应用到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工业化,如何结合到信息化,也是制造企业应该考虑的。

第三,如何实现自主创新。这可能有一定难度。比如小米手机到印度去,就面临国际企业挑战其知识产权问题,其他一些工业制造企业在国外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必须考虑自主创新的问题。

第四,低端产品如何向高端制造转型。在中国工业化发展初期,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实现低成本优势,中国制造的确席卷了全球。但随着我们的国家发展,人工及环境保护等成本不断上升,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跟东南亚国家相比已经不具优势了。工业制造企业应该考虑转型,往高端制造发展。

第五,怎么把产业聚集变为产业集群。产业聚集的概念是零散的方式,集群实际上考虑到生态圈或者生态链的理念,这是一种持续发展及持续竞争优势的路子。现在硅谷的一些企业还必须在深圳找加工厂制造高端路由器,因为他们没办法在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找到这么完整的IT制造产业集群。比如越南也有电子设备的制造加工厂,但他们提供不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因此,我国在某些中高端制造领域是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比如深圳就是一个电子设备的世界工厂,这已经不是完全低端的市场了。

最后,企业应该从粗放管理往精细化管理方向走。目前整个中国内需饱和趋势逐渐明显,中国制造企业必然要走向海外,这就会存在一定的挑战,这个时候,粗放型的管理不太适应新的竞争要求,因此必须往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型。

虽然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很快,但比起传统的工业大国及强国,我们的制造业寿命实际上还是比较短的。企业在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相应的一些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和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到位工业4.0,可能会吃不消。因此尽管目前“工业4.0”很热,但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它的技术。因为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企业要从工业4.0中获得价值,还需要在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下足功夫。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