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越来越多的农民来说,无人机是一种低成本的空中摄像平台:有不少是固定翼飞机,更多的是四轴或多轴飞行器。近日,安徽省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基地研制成功“水田用自动取水配复配植保无人机”并投入使用,填补了国内水田自动取水配复配植保无人机空白。
轻触遥控器控制智能无人机,在10分钟内就能完成20亩地的农药播撒、病虫害监测、水土保持观察、作物产量评估等农业植保作业。近日,这款“水田用自动取水配复配植保无人机”在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基地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填补了国内水田自动取水配复配植保无人机空白。
随着科技发展,传统型农业生产模式逐步被机械化、信息化的方式所替代,采用无人机进行低空作业,具有使用灵活、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大幅提升农林植保飞行作业的效率和精准度。据了解,目前国内农业用途的无人轻小型飞机产业处于研究和初步试用阶段,我国农业航空技术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全国多所国内科研院校展开积极合作,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并共同研发不同功能用途的农用无人机。
在我国,地形地貌复杂、作物品种多样,采用无人机进行低空作业,具有使用灵活、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大幅提升农林植保飞行作业的效率和精准度,并可广泛用于通讯、气象、灾害监测、地质、交通、石油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这款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植保空中机器人”轴距长1.5米,机重8公斤,搭载了GPS系统及自主开发的应用程序,采用垂直起降、自主导航的无人飞行器系统,以及软硬件相结合的智能化设计。
在使用中,“植保空中机器人”具有规定航线飞行、搜索与识别移动目标、失控自主返航、仿地飞行等先进技术,能够在任何地块、任何环境实现高效环保的精准航空农林作业以及其他特定的飞行任务。
一天内,“植保空中机器人”能够完成300—400亩的农林植保任务。此外,得益于多项领先技术,无需任何工具,即可在1分钟内展开或放存“植保空中机器人”。在自主导航、远程遥控、实时定位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基础上,即便使用者毫无经验,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植保空中机器人”的飞行操控技巧。
“农业无人机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农业的一大重要市场,今后我们主打产品就是研发农业无人机。”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广泉说,眼下企业的核心任务就是加快新产品研发的步伐,为产品投入市场做好准备。
对于越来越多的农民来说,无人机是一种低成本的空中摄像平台:有不少是固定翼飞机,更多的是四轴或多轴飞行器。这些无人机装配了自动巡航的GPS导航系统以及由巡航系统自动控制的标准摄像机;地面的软件可以让无人机拍摄高分辨率的地面图片。无人机的巡航软件采用传统的无线电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包括设计飞行路径,最大程度地覆盖葡萄园的面积,控制摄像机以方便之后的图像处理。
跟卫星拍摄的图像相比,无人机拍摄的图像成本更低,而且分辨率更高。因为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不存在云朵,所以可以随时、无障碍地拍摄照片。而且无人机的成本也比载人飞机的成本低。
农业无人机能变得如此小巧、廉价、易用全都仰仗于这些技术的巨大进步:微型微电子控制传感器(加速器、陀螺仪、磁力仪、压力传感器),小型GPS模块,异常强大的处理器以及多频无线电。感谢这些组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广泛应用,所有的这些组件的性能前所未有地越来越强,价格也越来越低。无人机的核心——自动巡航软件,一般是由DIY无人机组织基于开源软件编写的(文章作者创办了DIY无人机组织),没有使用航天领域昂贵的代码。
无人机可以为农民提供三种类型的详细信息。第一种,从空中观察作物,帮助农民发现灌溉问题、土壤问题,甚至还能发现肉眼无法发现的虫害和菌害。第二,空中的摄像机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图片,既可以采集到普通的视觉光谱照片,也能拍摄红外线照片,帮助农民发现肉眼无法看到的作物健康问题。第三,无人机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可以飞一次,可以提供按时间排序的动画,演示作物的生长变化,为更好的作物管理提供机会或者发现问题。
这是数据驱动农业发展趋势的一部分。现在的农场充满工程奇迹,高度自动化和各种创新让农民出最少的劳动力种出更多粮食。推土机可以前往预定的位置精准地在几厘米的距离上自动均匀地播种,GPS定位的收割机可以准确地收割作物。通过无线网络,土壤湿度、环境因素等信息全部发送到远方的服务器供专家进行分析。如果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更主动地发现灌溉、虫害问题,对农场有更全面的了解,会发生什么?这种问题已经不再难以解决。农业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果降低了投入(水和杀虫剂),同时保持相同的产出,就解决了这个世纪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