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
《意见》提出,要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在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等领域,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通过委托治理服务、托管运营服务等方式,由排污企业付费购买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的治污减排服务,提高污染治理的产业化、专业化程度。稳妥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建立重点行业第三方治污企业推荐制度。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意见》不仅将助推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还将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实现资源消耗低需要采用经济手段,回归资源价值。我国能源资源无节制、低效率消耗的重要原因是使用成本过低。能源及资源领域市场化程度明显滞后,要加快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税收等市场机制的作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应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工业企业主动节能减排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我国每年产生垃圾10亿吨,而且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对于垃圾的处理,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填埋和焚烧发电等方式。但事实告诉我们,垃圾填埋不仅会浪费土地资源,还会污染大气、地下水和土壤等,最终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而垃圾焚烧发电,则会产生腥臭和二噁英问题。”中国航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刚表示。
“APEC期间的蓝天,使我想起6年前的奥运蓝,同样都是以大范围的限产停产、限号限行和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放假为代价换来的,但这是不可持续的。6年来,我国节能环保领域的发展,虽然迅速并且成就显著,但是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进行的污染治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果不真正的全力投入治理已有污染和防止新污染的出现,未来我国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煤炭消费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汽车密度超过了美国。我国的经济发展依靠了过高密度的能源使用来支撑,这种现象造成的雾霾是不难理解的。如果不实现节能减排,我国的经济增速将无法维系。”国务院参事刘燕华表示。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是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70%以上。做好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国家的节能环保,对大气的治理非常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表示,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大。
“我国规模以上的火电企业达1200多家,钢铁企业超过800家,水泥企业也达到了3818家,但是专业从事大气污染治理的企业却只有200家左右。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需要一批有规模的高科技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负责人表示,与其他工业企业庞大的规模相比,专业性的节能环保企业在我国成长得还不够,需要通过国家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实现成长,从而为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多措并举推进企业节能降耗
“‘谁污染谁治理’,企业自然是责任主体,但不能仅仅依靠工业企业的自觉性。应当说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少企业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处于被动的状态。环境之所以持续恶化,从理念观念的角度看是环境保护曾长期让位于经济发展,使得环境责任弱化淡化,资源环境付出了过重代价。” 上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之所以形成如此状况,除认识上的误区外,重要原因是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企业环境违法的成本过低。
“我国能源价格过低,导致用能企业没有节能的动力,而节能企业的利润也相对较低。造成原因是国家对能源价格进行了巨额补贴,以支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相当于世界各国都在享用我国政府的能源价格补贴政策。”一位国务院参事向业界呼吁,在经济的新常态下,财政是支付不起这种巨额补贴的,我国政府必须提高能源资源的价格。
上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负责人表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用制度保护生态,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这是保护资源环境的治本之策。即将实施的新环保法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制裁。可以预期,未来若干年内依据法律原则及相应制度对工业企业进行的环境责任追究将日趋严格,执行性也会愈强。
“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我们对传统能源的依托,特别是从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来看,煤炭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提升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是当前非常急迫的任务。如果能够把煤炭转化为能源的效率提升上来,把煤炭对环境的负面效应降低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从整个市场反映来看,社会上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清洁能源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向好。
谈及促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上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强调,要深化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付出的代价;发挥差别化电价、水价等市场机制在资源能源配置中的作用,遏制高消耗,淘汰落后产能;要权衡利弊下决心抓紧分步实施资源税和资源占用费的改革,并把税费主要用于资源勘探开发保护的再投入;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业领域碳市场交易机制,深入推进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试点,形成全国统一的交易体系。
政企合力助推环保产业发展
“推动节能减排必须有强有力的节能环保产业作支撑。节能环保产业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为节能减排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措施,以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拉动消费需求、以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拉动投资增长、以完善政策机制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表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要切实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绿色大潮,抓紧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各种约束和壁垒,解决好政策落实中“最后一公里”问题,使绿色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绿色、生态、环保既符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共同要求,又有利于现实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也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和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上述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推动全球发展,转变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同时,在这个领域,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如何尽快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上述负责人认为,当务之急必须完成两大使命,一是积极培育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二是积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化一流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产业分工,增强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同时引领国内节能环保产业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这两大使命,是我们探索和实践节能环保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履行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的责任选择。”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