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工程

   日期:2014-12-08     评论:0    
核心提示:今年9月,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在京召开,北斗航天集团同期发布了“北斗及遥感卫星应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北斗智慧灯杆、北斗信息化授时表、北斗信息采集器、北斗汽车行驶记录仪”等一系列新品,并荣获2014年度国家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引起国内北斗卫星导航领域不小的震动。

今年9月,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在京召开,北斗航天集团同期发布了“北斗及遥感卫星应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北斗智慧灯杆、北斗信息化授时表、北斗信息采集器、北斗汽车行驶记录仪”等一系列新品,并荣获2014年度国家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引起国内北斗卫星导航领域不小的震动。

“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义!”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董事长刘贵生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目标,更是中华民族心系“北斗”、遨游太空情怀的伟大体现。这个产业,需要国家、民族以及所有相关企业齐心协力的推动。

自主创新凝聚“北斗”研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命名‘北斗’的国家,历代有诸多圣贤之士将‘北斗’誉为行动的明灯,执政的纲要。”董事长刘贵生认为,今天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

的确,坐落在中关村丰台园的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自成立以来,就为这一骄傲的事业贡献了诸多自主创新的灵光。多年来,集团联合航天科技集团 772所致力于北斗卫星导航民用系统的一体化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其科研人员占比达60%以上,拥有近百项知识产权,多个产品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中,北斗系列芯片首屈一指,在行业领域内取得了许多“第一”:国内第一款卫星导航芯片;国内第一款用于卫星上的国产CPU芯片和FPGA芯片;国内第一款星光成像芯片;国内第一款抗辐射芯片应用于空间设备;国内第一款北斗一代短报文基带芯片,至今在全球市场处于95%以上市场垄断地位;国内第一款基于国产CPU的北斗双核1.5G多媒体芯片;国内首款北斗动物保护项圈,应用于藏羚羊保护……

此外,北斗及遥感卫星智慧城市建设及相关终端产品也同样属顶级产品和技术。其中,“北斗智慧灯杆”“北斗信息化授时表”均荣获2014年度国家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

例如,“北斗智慧灯杆”基于北斗授时功能,做到区域范围内时间统一,可以将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能源进行转换为电能,还可以感知移动目标的靠近,自动调整光照强度,在高效节能的同时,可对采集区域范围内的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综合分析,方便市政、交通、城管等部门进行综合管理与大数据分析。

“北斗信息化授时表”基于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实现一分钟内校准,并配装各类传感器,利用自身的卫星基站功能,结合城市现有基础网络,同时搭载数字化监控、监测模块和北斗卫星定位、授时与通讯模块。实现将反恐应急、环境监测以及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信息,不间断的传回监控中心,实现主动发现、及时应对、有效处理。

此外,北斗信息采集传输器、北斗PAD、北斗智能仪表系列、北斗家庭智能网关等,均是该公司从研发北斗芯片、北斗模块、北斗终端产品到北斗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以及各行业的应用管理系统开发的一体化发展。

根植产业推动北斗“落地”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称:“北斗系统迄今为止,是我们国家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涉及最广、技术最复杂和建设周期最长的航天基础工程,它既是国家工程、民族工程,也是国际上的一个工程。”

“近年来,随着北斗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市场应用步伐的逐步加快,我国先后推出多款芯片、天线、高转度OEM板等产品,并在交通、国土资源、气象、地震、海洋、电力、食品安全等行业和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开始规模化推广和示范应用。”刘贵生时刻在关切着国内北斗应用的突破。他向记者介绍,从 1994年立项至今,中国北斗已经走过17年,其导航使命的开始,意味着中国除了军事方面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外,在普及民用方面,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而产业报国的关键,就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发掘北斗技术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民用方面最大的潜力。

据介绍,中国北斗实际上早就在民用方面显示过成功。北斗系统在汶川、舟曲的救灾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北斗有定位和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可以及时把位置报给救灾指挥部,而当地在灾害的情况下,作为生命线的通信设施已经完全破坏了,唯一有用的就是北斗系统。目前,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也在倾力推动着自有技术的产业化。例如:

该集团与张家港市政府签订协议承担“张家港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融合城市信息化现有建设的基础上,综合北斗卫星服务优势,推进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交通、水环境监测、政务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期获得国家2014年度北斗行业应用示范奖。

与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772所、中科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北斗及遥感卫星应用综合管理平台”,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高分遥感GIS地理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采用面向互联网开放的系统架构所搭建,可面向车辆管理、电子政务、数字社区、应急指挥、地质土壤监测等多个应用领域,目前已通过国家通信导航与北斗卫星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

打破“桎梏”呼吁产业融合

北斗技术部署到全球系统十多年的时间,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专家通过详细估算得出,到2020年左右,北斗将形成4000亿元的产业,为国家的GDP做出卓越贡献。推进北斗系统的建设,除吸取GPS的先进经验外,还应采取国家引导再加上完全开放的政策,走市场化的道路。

在刘贵生看来,尽管北斗导航系统已取得初步进展,但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管理上的瓶颈、标准上的混乱、认识上的误区都是当前待解的难题。

刘贵生对记者说,由于北斗卫星系统管理上的特殊性,导致出现条块分割,互不兼容的状况,使业界出现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北斗卫星系统在全球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尚属后来者,由于受国际电盟规则和行业应用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部门自成体系,企业自树标杆,应用过程中形成“诸侯混战”;由于在科技普及、舆论导向和政策推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目前对北斗卫星系统在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意义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北斗系统与其他三大导航系统相比在功能方面的优越性不够了解,部分地方对发展北斗产业积极性不高,行动不快,力度不大,从而影响了北斗卫星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在北斗提供服务之初,我国公开了接口文件,外国一些大公司很快就生产出兼容北斗信号的芯片。“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一定要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刘贵生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提出了他对“北斗”产业的思考与希望:

首先,要优化管理,完善组织机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以开放的姿态,顺应潮流,深入探讨高端产业的思路,“解禁松绑”,放开企业发展的手脚。其次,强化标准,完善体系建设。制定产业化标准在北斗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和科技进步来带动产业发展。再者,深化合作,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培养和业务能力建设,选拔一批创新性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

“今天,我们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我们的北斗星光闪耀在浩瀚的太空,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刘贵生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国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局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未来的世界将是信息化的世界,未来世界的制高点在太空,而北斗,就是一盏明灯,一盏照亮亿万中国人梦想的明灯!

北斗系统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工程

  记者在采访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董事长刘贵生

北斗系统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工程

  北斗航天集团企业办公大楼外景

北斗系统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工程

  创新产品北斗信息化授时表

北斗系统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工程

  北斗采集信息传输器

  

北斗系统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工程

  北斗智慧灯杆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