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十年将建成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应用服务体系

   日期:2014-09-29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将力争用十年时间,建设完善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应用服务体系,使之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26日在北京作上述表示。许达哲表示,中国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对地观测体系。遥感应用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将力争用十年时间,建设完善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应用服务体系,使之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26日在北京作上述表示。许达哲表示,中国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对地观测体系。遥感应用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快速,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等方面成就卓著,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对地观测体系。”许达哲说。

今年8月19日,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时代。风云三号、海洋二号、资源三号卫星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遥感应用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在轨运行民用遥感卫星已有19颗,后几年将陆续发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逐步推进遥感卫星的实际应用,将遥感技术应用推向前沿,最终改变依靠国外星的局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顾行发说。

国际国内遥感应用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到今年8月底,全球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已达300个,占在轨卫星的30%以上;仅今年1至8月发射的遥感卫星就已达92个,卫星遥感应用收入300亿美元以上。

新当选的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罗格分析,全球的遥感应用呈现出观测综合化、运用全球化、产业规模化、卫星小型化这一趋势。

蓬勃发展的遥感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解决人类发展中遇到的环境、资源问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伴随各行业各区域对遥感技术的热望,中国遥感也已进入创新驱动时期,未来遥感应用产业化正在崛起。

经过30多年建设,中国已初步形成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环境与减灾卫星等遥感卫星系列。目前中国在轨遥感卫星数十个,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遥感卫星已从试验应用走向业务服务,无论是卫星的数量还是图像数据质量都有了很大跃升。”罗格指出。

譬如在气象应用方面,今年5月5日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的风云三号卫星,已服务于超过2万家海内外注册用户,包括气象、海洋、农业、林业、环保、水利、交通、航空、军事等部门。

综合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和国内外其他卫星开展气候变化监测和分析,是2014年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工作。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军事活动气象保障、航空发射保障等重要领域,为防灾减灾、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中共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四届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认为,遥感应用处于科技前沿,也处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沿,“运用国产卫星自主开创遥感应用事业的时机已经到了。”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新一届协会将本着“扩大遥感应用领域,拓展遥感应用深度,提高遥感应用水平,促进遥感应用业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动遥感技术进步,促进遥感应用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唯一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覆盖各类型遥感技术、各种应用领域及其相关信息专业的国家一级科技类社会团体。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