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从最开始的信息港、数字城市,现在智慧城市。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智慧城市”已经落地,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从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就是这个城市有一定的IQ值它还没有落地。未来属于数据驱动的智慧化城市应用。城市的智慧率要靠数字来实现的,比如开封开发一个软件APPS,装在手机上,任何的游客装了APPS之后,把各个委办局、交通各个方面数据整合起来,到任何的景点,它给你讲解,告诉你周围什么好吃的,快走了给你推荐特殊的应用。这个没有投入太多东西,只是把已有的数据整合出来,开发这样一个软件,带给游客的体验就很好,类似这样的应用,是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
国际物联网促进会秘书长柏斯维在物联中国大讲堂中谈到,“智慧城市”谈了五年,但是“智慧城市”的概念没有可能还没有完全谈清楚,巴塞罗那市长在谈智慧城市,他在定义智慧城市的目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智慧城市”最终目的是让我的市民生活的更美好。但是我们的“智慧城市”发展跟过去做的 “智慧城市”还是有差别的。因为现在的“智慧城市”是延续物联网以及最早的“智慧地球”便变过来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靠技术参与管理,不是今天才做的,我们的很多电子政务,以及智能的交通,包括旅游有很多的信息是通过电子化来实现的。但是这种电子化的实现它的信息特别有一些文本的信息,通过人的输入才得到的,更多的从物联网的角度来说,那么应该这些信息要由智能的终端来采集提供给平台,这个我觉得才能够显得城市更智慧,这是我提的一点不同的看法。
柏斯维表示,“智慧城市”提的还是比较虚,虚在什么地方,原有的信息系统各个行业像陈老师讲的各个委办局都有。这些信息实际上它处于一种本部门使用的,它不对外开放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很难体现到城市管理的这种智慧化,所以我觉得,如果有物联网引入行业以后,更多的信息首先要打通,信息采集要智能,这才真正步入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缺乏顶层设计,缺乏顶级设计,是因为做的规划是靠国外的一些理念。这么做,对我们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特点,不一定十分的了解。我用一个不恰当的比例来形容,我们的“智慧城市”缺乏顶层设计的时候,很多城市的建设是盖一栋楼的时候,从上盖,那么它忽视了底层基础,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的普通百姓,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有足够的数据可以采集的时候,那么城市才能实现智慧,其实智慧和智能是有差别的。智能我简单的理解为是一个动词,也就是通过一些动作、劳动把更多的数据积累起来,这是一个智能的过程。但是这种理解可能不太理解,智慧是思想,是决策,如果没有智能的东西,采集不到智能的东西,何谈“智慧城市”呢?也许我这种观点不太符合主流,但是我倒觉得这可能作为我,站在我这个位置来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