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多重合力推动下前进

   日期:2014-09-18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过快,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应用工业机器人成为加速制造业升级、重塑制造业优势的迫切之选。工业机器人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并通过“智能制造装备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扶持。

中国制造迫切渴望升级换代的同时,人口红利日渐式微,把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逼到了内忧外患的生死绝境。过去的价值创造经验不再灵光。劳动力的获取难度和使用成本,日益成为碾压和侵蚀企业利润的沉重滚轮。动辄成千、过万的大规模员工裁撤,难以说清究竟是互联网革命掀起的战略调整,还是生存危机下的舍卒保车。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似,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多重合力推动下进入加速发展期。

相较于全世界自动化实现率为55点,中国自动化实现率仅为21点,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比重135点—339点,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孕育巨大市场潜力。

全球再工业化的战略支撑

2008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沉迷谷底。能源、环保……曾经饱受资本追捧的领域踌躇不前,投资界难觅带领经济重振雄风的行业亮点,除了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低迷的世界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一方面,相对于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工业机器人及辅助设备价格持续降低,科技进步之下智能化水平大幅跃升,在替代人工方面具备了明显优势;另一方面,机器人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不断演进,正一起成为推动新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

其实,早在2007年,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撰文指出,“机器人产业将会再现计算机产业的崛起之路,成为继汽车、计算机之后最有潜力的新型高技术产业,在不远的未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有关专家甚至预言,人类正由IT时代向RT时代迈进。机器人技术将嵌入各个应用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性技术。

机器人产业由此成为世界各国产融角逐的焦点。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以加强科技创新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试图掌控新一轮技术创新主导权,重获制造业优势地位。作为国际智慧产业权威研究专家,罗百辉一直在跟踪研究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并查阅总结了大量案例——美国提出通过发展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提高劳动生产率,谋求制造业回归。

欧盟提出“新工业革命”理念,培育机器人、数字技术、先进材料、可循环能源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的生产方式。

日本提出通过加快发展协同式机器人、无人化工厂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韩国先后出台《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服务型机器人发展战略》,全力提升机器人产业竞争力。

法国采取由政府组织机器人基础技术研究,由工业界支持应用和开发的方式,建立机器人领域完整的科技体系。

德国政府颁布“改善劳动条件计划”,规定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代替普通人劳动。

在发达国家几级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工业机器人销售大幅增长,2010年全球销量12万台,销售额为60亿美元,2011年全球市场总额突破255亿美元,增幅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过快,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应用工业机器人成为加速制造业升级、重塑制造业优势的迫切之选。

工业机器人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并通过“智能制造装备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扶持。

今年6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发布显示:2013年中国企业国内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按可比口径计算销量较上年增长65.5%;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000台,较上年增长20%。

2013年,中国市场合计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