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用无人机进入“持证飞行”时代

   日期:2014-08-11     评论:0    
核心提示:从电力巡线到植物保护、从海洋勘探到影视拍摄,“高大上”的无人机正在悄然改变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格局,甚至一批消费级别的无人机已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从电力巡线到植物保护、从海洋勘探到影视拍摄,“高大上”的无人机正在悄然改变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格局,甚至一批消费级别的无人机已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从8月1日起,我国相关行业协会开始对无人机操作培训机构进行审核,这意味着我国首批持有合法“驾照”的无人机操作手有望于本月内正式上岗,揭开有序发展的大幕。

飞进“持证飞行”时代

在我国,民用无人驾驶飞行器可以依法应用于农林作业、测绘勘探、电力巡线、文体科教等领域。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估计,包括研发、生产、运营在内,我国目前有300至400家民用无人机企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但此前,驾驶无人机没有专门执照。

2013年1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被业界普遍认为迈出了无人机规范管理的第一步。眼下新规即将真正落地,也标志着我国民用无人机真正进入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AOPA是国内首家申请并获得无人机操作手管理资质的行业协会。协会秘书长张峰表示,无人机管理权限的下放与官方简政放权的总体改革思路一致。

该协会负责无人机事务的执行秘书长柯玉宝介绍,无人机从业人员对新规反响热烈。8月1日起,柯玉宝将赴湖北武汉和湖南株洲,审核“易瓦特”和 “山河科技”两家培训机构的资质。如果顺利获得牌照,这将是我国首批合法的无人机培训机构,操作手将可在这里进行44个小时的训练,通过考核,即有望获得执照。

飞入寻常百姓家

尽管意味着更严格的要求,但业内人士普遍将这次“新政”视作利好。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高速发展,渐渐渗透到民用领域,甚至一些消费级产品已获得大众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政策缺位一度被认为是民用无人机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新规的出台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深圳艾特航空科技无人机事业部总经理蒙伟说,“现在政策明确了,大家就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怎么做,心里有底了。”

总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创新立足于高性能的飞控系统,它的航拍飞行器产品参与了《摩登家庭》等热门美剧的拍摄,是小型航拍飞行器的全球领导者。这家企业开发出了定价在500美元到1300美元、“到手即飞”的消费级别产品,成为摄影发烧友的“新宠”。

“一个行业能不能普及,关键看能不能走进千家万户。”张峰说。

“持证飞行”的新规不会阻碍消费级无人机在我国的发展。按照规定,在室内运行的无人机,在可视距离内飞行、重量小于7千克的微型无人机,以及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的无人机均由驾驶员自行负责、无需证照管理。也就是说,如果普通消费者想用微型无人机给自己来张酷炫的“空中自拍”,并不需要专门去考取执照。

飞向更广阔“空域”

无人驾驶器飞翔在我国辽阔天空,仍需面对很多问题。“第一步解决了人员的资质,接下来亟待破解的是无人机适航的规范和空域管理。”柯玉宝说,“归根到底,还是落到业界呼吁多年的低空空域改革上。”

我国目前对空域实行严格管制,理论上所有的飞行不论飞行器大小和用途都需要提前申报飞行计划。但由于不熟悉申报流程、难以获得批准等原因,存在着不小的“黑飞”群体。

“黑飞”的危险主要在安全方面。“无论是玩也好、作业也好,不论是否取酬,无人机飞行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柯玉宝说,希望国家尽快推动低空空域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让想飞的人能得到批准。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