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业界为智慧城市给出了一些定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指的是将ICT和传感器系统嵌入到物理实体并环绕我们生活的旅行与工作的物理环境。IBM认为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感知,分析,整合,并智能地响应在其管辖范围内市民关于环境、安全、城市服务、民生、及当地产业的活动及需求,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城市来生活,工作,休息及娱乐。其特征是能帮助我们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广州中科院软件所则认为智慧城市是指将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现代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之中,服务于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如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等,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和城市的竞争力。
智慧城市的诞生和成长可谓是由科技推动,应需求而生。也就是说,科技进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来源。科技方面包括网络、传感器、人工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应用。而之所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应需求而生是因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现代社会存在的城市问题,例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等。它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科技和信息化部门的参与,还涉及包括行政流程的优化、民生服务机制的流程、产业政策的制定等一系列活动。
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和建设思路,可以分成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内功,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设计各水平层面的共享平台和机制、实现全区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和标准的统一、打破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纵向是外功,涉及的工作包括各种垂直领域的智慧应用。过去的做法我们叫做一竿子捅到底,这种做法还有很多不足,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吸取经验,在顶层框架设计下基于共享资源平台统筹规划建设。
住建部也曾颁布《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要求建立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下图可以看出,2013年,第一批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说明我们国内现在智慧城市的阶段,就是已经建了很多垂直的关系,在垂直的系统之间做到了共享共通。
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首先要建立数据互通,目标在于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源进行统筹、打破信息孤岛避免重复采集以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支撑可视化数据展示和应用,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向前和向后、对内和对外(大数据的公共利用)三个方向的有的放矢,实现数据互通。资源信息共享可以简化流程,例如,社保网上申报及缴费方式,通过部门信息互通共享,使得企业每月可以少跑4次部门,企业不用出门即可办完事,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还需要共享传感器。也就是统一规划城市的眼耳口鼻,形成城市级的感知体系,这要求对传感器的选型、布点方面要进行统一规划,例如摄像头的布点统一由视频办统筹。数据接口也要有统一标准,对于接入区层面的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按需进行使用。
第二部分为路灯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智慧路灯是指通过应用电力线载波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3G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具有自动调节亮度、故障主动报警、灯具线缆防盗、远程控制、远程抄表等功能。智慧路灯能够大幅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节省电力资源,降低运维成本。智慧路灯的实质就是照明精细化管理。
可以说,哪里有路灯,哪里就是城市的管理区域,在智慧城市的时代,基于城市广泛分布的路灯建立路灯物联网,可以避免城市基础网络传感设施的重复资金投入。所以说,路灯是物联网部署的重要载体,建立路灯网络,有很多好处:1、实施方便,电力线传输,无需重新布线;2、取电方便,解决城市传感部署的一大难题;3、接入方便,通过路灯物联网标准扩展接口可快速完成传感设备接入与传输。
鉴于智慧路灯的种种优点,目前基于路灯的城市管理应用案例已经有很多:
我们已经支持了不同的传感器,物联的不仅是路灯的照明,未来还会做各种传感器,作为未来的支撑。
最后,想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点个人建议,好的请借鉴,不好的欢迎指正。
1.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和设计;
2.建立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3.注重政府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4.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各类城市资源(数据权、资源权);
5.分阶段实施,水平建设和垂直领域建设相结合,逐步建设一些应用,验证框架设计合理性的同时,不断给政府管理者和民众一些正面反馈。
6.政府部分
(1)、应投入更多精力在水平共享层面的建设,构建好基础;
(2)、垂直领域应用的建设交给各委办局和市场。
7.市场部分
(1)、由市场去决定选择封闭还是开放;
(2)、政府需要做的:制定好游戏规则(比如反垄断),维护好游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