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爆出食品安全丑闻 检测仪器需求大

   日期:2014-07-25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再次爆出食品安全丑闻,而这一次的主角是外资供应商。“黑天鹅”的阴影再度笼罩餐饮业,洋快餐迎头遇上了“福喜事件”。事件一出,行业震动,舆论哗然,成为继“鸡肉门”事件之后又一震动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再次爆出食品安全丑闻,而这一次的主角是外资供应商。“黑天鹅”的阴影再度笼罩餐饮业,洋快餐迎头遇上了“福喜事件”。事件一出,行业震动,舆论哗然,成为继“鸡肉门”事件之后又一震动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

上海福喜牵出洋快餐内幕

据上海东方卫视报道,笔者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上海福喜”)“卧底”两个月调查发现,该公司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作为快餐原料对外销售。上海福喜是诸多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品牌的肉类供应商,所供应客户包括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棒约翰、德克士、7-11等大部分知名连锁快餐品牌。

反思洋快餐近年来接二连三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跨国快餐品牌在供应链监管上的漏洞可谓层出不穷。专家预计,身为行业标杆的跨国餐饮连锁企业如果依然不能汲取教训,根治供应链监管的症结,恐怕未来类似事件还将继续上演。

有关报道播出后,上海市食药监部门连夜查封了上海福喜,控制涉事产品。初步查明,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棒约翰、德克士、7-11等连锁企业及中外运普菲斯冷冻仓储有限公司、上海昌优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上海真兴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等9家企业使用了上海福喜的产品。同时,全国各地食药监部门也纷纷对使用上海福喜产品的餐饮企业展开调查和执法。被波及的各大连锁快餐品牌也纷纷发表声明并采取应对措施,与上海福喜“紧急切割”。

百胜集团除了第一时间要求旗下肯德基、必胜客餐厅立即封存并停用由上海福喜提供的肉类食品原料之外,7月21日,肯德基方面还补充回应称,“广东的肯德基餐厅没有使用上海福喜供应的肉类食品”。23日傍晚,百胜再次发声明称,“福喜作为一家享有声誉的大型跨国企业,旗下公司竟然发生由管理人员主导、有组织实施的违法违规及不诚信行为,这令人难以置信和无法接受。对此中国百胜严厉谴责,决定即刻全面停止向中国福喜(包括上海福喜)的采购。中国百胜将视政府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保留对福喜集团采取一切法律行动的权利。”

7月20日晚间,麦当劳也第一时间通知在中国内地的所有餐厅,全面停用并封存由上海福喜供应的所有食品原料,并就部分餐厅可能出现的产品断货情况致歉。21日,麦当劳方面又补充表示,“广州市场的产品并非上海福喜供应,产品供应与餐厅营运不受事件影响。”24日早晨,麦当劳再度发布声明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将停止向上海福喜的原料采购,后续将逐步把供应来源调整为福喜集团旗下的河南福喜,并继续向河北福喜采购部分产品。

至监管于何地

近年来,洋快餐在中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已有诸多先例,此次的上海福喜事件,可谓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例如,2005年3月,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微量苏丹红(1号)成分;2005年11月肯德基芙蓉天绿香汤的原料“天绿香”被指有害人体健康;2010年3月,麦当劳汉堡被指含防腐剂过多,可一年不坏;2010年7月,美国的麦乐鸡被曝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2012年3月,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北京三里屯门店供应的鸡翅、吉士片、甜品派存在超时存放、过期、食品掉落地面再销售等情况;2012年12月,央视曝光肯德基多地供应商违规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喂养肉鸡,后演变为“鸡肉门”事件。

“纵观历次事件,不可否认像上海福喜这样的供应商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但作为甲方公司的各大洋快餐品牌在监管上难道就没有失职吗?”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各大洋快餐品牌的大问题。”

“如果说上海福喜是存在‘主观故意’的话,那么接受其供货的洋快餐品牌商即使不是存在‘主观故意’也存在‘客观故意’。”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姚学正分析认为,对于上海福喜来说,违规生产的动机可能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对食品安全的漠视,成本压力等;而对于接受其供货的各大洋快餐品牌商来说,没有去阻止供应商的违规行为,不管是由于无力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都没有抱怨“躺着中枪”的资格,而是必须为此担责。

检测仪器亟需发挥作用

食品安全需综合治理,法律是最后的手段,而调动全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是打好食品安全这一场战役并取得全胜的根本保证,也是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和处罚制度的根本保证。

目前我国已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标准、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通则等303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6000余项食品安全指标。如果简单按照美国农业产值与食品安全检测的比例推算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2009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约25亿元,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

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五年该市场的总体需求将迅速增长,小型化、低成本的国产仪器任重道远。目前,食品检测高端仪器市场仍然主要依赖外资厂商,外资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品成熟稳定、品牌知名度高,但产品价格高昂,维护维修费用不菲,而且可供选择的低配型号不多,对国内的设备采购方来说负担很大。

检测仪器国产化面临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困境。以质谱仪为例,国内有机质谱仪的研制起步很早,但产品稳定性和售后服务欠佳,因此一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尽管其中有历史和体制造成的原因,但主要在于技术力量和资金等有限资源的分散,不能形成一股合力,借助市场的作用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如果国产检测仪器能够形成突破,其相对强大的性价比优势,能够满足市场对低成本设备的需求,同时势必对进口产品的价格构成压力。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