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四年机器人将猛增4倍 中国应如何做好机器人

   日期:2014-07-01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17日发布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据了解,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通过统计信息交换的方式,第一次实现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较为全面的统计。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5,总销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17日发布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据了解,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通过统计信息交换的方式,第一次实现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较为全面的统计。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5,总销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据统计,2013年国内企业在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按可比口径计算,销量较上年增长65.5%。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万台,较上年增长20%。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中国有望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在各国加紧抢占机器人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时候,我国机器人产业是否做好准备应对这次竞争和挑战?

机器人将推动我国企业转型

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对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专家认为,机器人可能是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机器人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并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

有专家表示,很多所谓的产业转型是简单的工艺和设备改造,只是局部的小修小补,但制造业的转型最重要的应该是制造模式的变化,摆脱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机器人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据介绍,应用在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点焊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机器人以及移动机器人等。与人工相比,它有着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机器人可以承担很多危险或令人厌烦的工作,可以避免工伤和许多职业病。第二,机器人以相同的方式完成工作,产品质量稳定,会给企业带来确定的效益。第三,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生产效率可以预测,库存量也可以得到较好控制。此外,机器人还可用于小批量生产,灵活性较高。

“制造业将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已是共识。发达国家已将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系统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我国还在追赶与发展阶段。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只有21,距离全球55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说。

未来机器人更大应用空间是服务家庭和医疗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硬件设备越来越廉价,智能语音和传感技术的进步,机器人会越来越智能化和亲民化,大规模产业化越来越成为可能。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