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环保部正在试图推进地方特别是重点区域抓紧制定各自的环保“地标”,一旦这些“地标”落地,挤出效应将立即显现,达不到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企业将无法生存,同时也将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打开更大的市场。
北京加严“地标”预热京津冀
北京市环保局科技标准处副处长王宣同介绍,51项地方环保标准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33项、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2项、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类标准 16项。“这些标准涵盖大气、水、噪声与振动、土壤、固体废物、辐射等多个环境要素。北京市污染物排放限值全国最严,部分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王宣同称,目前,北京市数项地方环保标准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2013年北京市制定发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不仅严于国家标准,也是当今国际最严格的标准之一。
从今年1月1日起,北京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为每公斤10元,比原标准提高15倍左右,并实施阶梯式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对超标排放单位要加倍征收排污费,对于排放浓度低于排放标准50%以下的单位可按征收标准减半征收排污费。
北京市2012年制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排入地表的主要污染物限值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功能区水质标准,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之一。
据北京市环科院大气污染防治研究所所长闫静介绍,北京市提速和加严环保标准,也是为了在京津冀区域化统一环保标准的出台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有消息称,京津冀将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紧一紧催生巨大市场空间
环保部一方面加强国家环保标准的修订,预计“十二五”期间修订600项以上环保标准。另一方面,也开始推动制定地方环保标准。
环保部力推“地标”制定的背后,是一些地方长期“选择性或不执行环保标准”。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曾表示:“有的地方不但没有环保地方标准,甚至连国家环保标准都不想执行,或者选择性执行。”
“通过严格标准,能够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熊跃辉说,“标准紧一紧,市场进一步”,标准新增或修订能催生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举例说,此前水泥行业的治理标准紧一紧,水泥治污市场就多出了100亿~200亿元市场潜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的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标准为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技术、装备、服务等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规模可观的新兴环保产业。“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加值约2万亿元,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和效益。
环保部已确定了制定“地标”的重点区域,而当这些“地标”实施后,也将为环保产业在这些地区的发展打开市场。
这些重点地区包括严格实施现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后,环境质量仍然不能达标的地区;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环保规划、计划确定的重点地区;产业集中度高、环境问题突出、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地方特色产业或特有污染物造成环境问题的地区;国家标准相关规定不能满足当地环境管理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