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举办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京召开,数百名中外食品安全专家及企业家参会。
专家共话食品安全全球挑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滕佳材副局长在发言中指出,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人口基数大、消费量巨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食品安全问题往往高发易发。从产业基础看,规模化企业少,集约化程度低的基本特征仍旧突出。从制度规范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标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政府监管看,基层监管力量、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与实际监管工作需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市场环境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公平竞争的秩序有待完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都是制约食品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的瓶颈障碍。
会上,来自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PatrickWall教授、美国农业部原副部长任筑山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孙宝国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等60余位国内外权威专家汇集成此次大会的高端智库,围绕“透明产生信任”的理念,交流探讨如何共同应对食品安全这一全球共同性挑战。
与此同时,国内外专家代表与数十家媒体面对面,就政府、专家、媒体三方如何更顺畅沟通、如何更准确的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信息、不盲目跟风、不夸大事实、客观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指出,食品安全对老百姓心理健康的伤害不亚于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源头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不亚于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问题。他强调,要正确区分和处理食品安全性问题和食品真实性问题,食品安全造假正严重败坏行业的声誉。
“必须把食品安全的工作重心放在预防危机的发生,而非危机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上。”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PatrickWall教授表示,尽管如今媒体的负面报道如此之多,但是食品链从未如现在这样被严格监管过,消费者也从未有过如此繁多的安全高质量食品可供选择。风险管理决策与有效的风险交流,需要强有力的以科学为依据的风险评估。
通过仪器设备检测食品安全性
食品检测可以通过检测项目、检测样品等条件进行查找仪器或是耗材,现在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原理也可以通过应用的维度查找产品。
将仪器或是耗材细分到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重金属等9大检测项目中。在每一个细分项中,用户还可以根据检测样品、产品类别以及品牌等方式进行筛选产品。
食品检测设置了热门产品以及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重金属等四大检测项目中的热门产品,用户可以直接了解目前在这些项目下比较热的产品,了解用户目前关注的那些产品。
设置了食品行业可以提供食品检测设备的一些知名的品牌设备商,用户可以直接与设备商联系,达到快速了解更多产品信息的目的。
设置了食品检测用户学习专区,用户可以直接了解食品方面的视频、资讯、标准以及用户讨论热门的问题。
快速检测仪受追捧
十几年前,快速检测项目立项经费很少,现在快速检测项目获批经费增加很多,这说明我国政府目前对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很重视。国内专业从事快速检测研发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快速检测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国产快速检测仪器和配套试剂盒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种类日益繁多,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将一些新技术实用化,但还有一些新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来将逐步实现仪器的商品化,以便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
业内专家认为,更便携、成系列、信息化、集成化是快速检测仪器的发展方向。更加便携,甚至能够装到口袋中,带到现场进行风险监测工作;成系列,比如针对突发事件、大型活动保障,日常监督监测,能够给出一系列的应对检测方案;信息化很重要,现场检测后直接把数据传送到实验室进行确证,这对下一步工作有更快速、更准确的指导意义;未来快速检测仪器将越来越集成化,如与分子印迹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快速检测仪器就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司副司长李玉家曾表示,“快速检测是有法律地位的。从食品安全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过程中要采用快速检测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这一点是明确的。”。他同时提到,根据快速检测结果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还需要制定法律进一步明确。食药总局三司司长于军认为,“目前国内快速检测产品在政府相关部门广泛应用,但是还没有哪个部门或者相关政策对快速检测产品质量进行规范”。对此情况,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尹建军认为,“将要筹建‘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方法比对验证规范。据此,筛选国内外快速检测方法,并将好的方法形成快速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