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取代人力 无人车间发展进程加快

   日期:2014-04-08     评论:0    
核心提示:目前全球平均的机器人保有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为55台,日本、韩国约300台,而中国仅为21台。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去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机器人保有密度达到100台以上。

目前全球平均的机器人保有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为55台,日本、韩国约300台,而中国仅为21台。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去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机器人保有密度达到100台以上。

嗅到了其中的发展机遇,机器人产业的培育和布局在各地开花,有着“智造名城”美誉的常州更是抢滩涉足、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武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目前初具规模,已有7家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初步成形。在新北区,已有多家制造企业引进了工业机器人,极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效率。

武进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汽车行业应用机器人的最多,今后电子电气、食品饮料、生化制药等行业也会出现应用机器人井喷现象。“未来工厂重复性的劳动,脏活累活,都由机器人来承担,3~8年后,工业机器人将会得到大量运用,‘无人车间’将不再是梦想。”

两年前,富士康就宣布计划2014年拥有100万台机器人替代50%的人工。这不光会降低手机的生产成本,更是面对用工困境的必然之举。这股“机器人代替人类”的浪潮正在各行各业蔓延。

“中国吃人口红利的日子快到头了,解决用工荒问题,工业机器人是个不错的选择。”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董事长高旻东说,几年前,一台工业机器人要几十万,工人工资不高,企业还没有引进机器人的动力。但现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工业机器人却降到10万以内,工作量抵得上好几个工人,2年内就收回成本,企业怎能不心动。

“生产不同的产品,只要稍作调整,机器人就会精准完成,比工人更可靠。”星宇车灯的车罩车间主任马凯说,在灯罩注塑成形的的车间里共有12台机器人,1个机器人干了3个人的工作,现在只要6个人来管理机器人,用工量大大减少。

“现在的90后很难管理,情绪波动大,不能吃苦,辛苦培养了2个月能上手了,结果他就离开,企业只能默默买单。”新科汽车电子办公室主任张建国说,相比传统的焊工,焊锡机器人多少缓解了用工荒问题。买1台机器人相当于养3个工人,等收回成本,机器人每年只要固定的维护费用,基本就是一只“不吃饲料只下蛋的鸡”。

1个机器人干3个工人的工作,

收回成本后就是“不吃饲料只下蛋的鸡”

新科去年引进的锡焊机器人能替代3个工人

“富士康为何频频发生工人自杀事件,标准化、机械化的操作,难免让人心理发生异化,但是机器人不会有复杂的情绪问题。”张建国说,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机器人比人类更有优势,工人能从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创造性、更轻松的工作。

那么,是不是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化,工人会面临失业问题呢?高旻东却不这么认为:“能引进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生产规模都不会小,只会扩大生产,工人只要通过职业升级,可以操控和管理机器人,饭碗不会被抢走。”

邵彩娥在太平洋电力工作了二十多年,今年3月,集团引进了一台机器人,专门用来焊接真空断路器的框架,她很快从一名焊工改行成了机器人操控工。“上了一周的培训,我学会了简单的编程,只要把断路器每个焊点的角度设定好,机器人就可以自动焊接。换一个产品,我只要重新写个程序就行。”

“工人只要通过职业升级,可以操控和管理机器人,饭碗不会被抢走”

太平洋电力引进了一台焊接机器人,在这工作了20多年的邵彩娥很快从一名焊工改行成了机器人操控工。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