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人格化+超强能力

   日期:2014-04-03     评论:0    
核心提示:当梦想照进现实,虽然机器人能够做一些人类无法亲自去做的或不想做的很多事情,并且在一些制造业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事实证明,要制造出可靠的机器人并非是一件易事,特别是制造出那些需要在工厂的安全护笼以外工作的机器人。此外,目前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说仅仅是一个代工品。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在剧本《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中,他把在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生产劳动的家伙取名“Robot”,捷克语意为“奴隶”。萨佩克把机器人的地位确定为只管埋头干活、任由人类压榨的奴隶,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服务于人类。

20世纪初,机器人科幻题材迅速窜红,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中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用我们难以想象的能力帮助人类解决各种麻烦,甚至拯救地球。

当梦想照进现实,虽然机器人能够做一些人类无法亲自去做的或不想做的很多事情,并且在一些制造业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事实证明,要制造出可靠的机器人并非是一件易事,特别是制造出那些需要在工厂的安全护笼以外工作的机器人。此外,目前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说仅仅是一个代工品。随着硅芯片、数字传感器和高带宽通信性能的急速提升,机器人也成了它们的受益者之一。简单头脑的“奴隶”时代或将离去,机器人正在崛起。

 


共同变准出台让研发更轻松

新共同标准的出台,使好的想法可以从一个机器人平台轻松转移到另一个平台,而技术的积累意味着这类平台的建造成本正在继续大幅降低。举个例子,在十年前,制造一个像RethinkRobotics公司Baxter机器人的难度是不敢想象的,即使这个机器人只有两个手臂和一个非常容易和直观的编程接口。而现在,你只需2.5万美元就可买到一个类似的了。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