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智慧城市现状
智慧城市,相信大家对这个话题一定不会陌生。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世界各国均已提出智慧城市的口号,而早在2008年,IBM便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旨在将电力、铁路、公路、建筑、供水等各种物体实现彼此连接,形成物联体系,然后再将此体系与现有互联网整合,实现人类与物理系统的集中。
而与"智慧地球"关系密切的物联网、各种云概念等,更是成为科技大国定制发展的战略性部署,自2009以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纷纷提出本国与之相关的发展策略,各国均想通过此项战略,完善各国基础设施,整合可再生资源,节能减排、环保等智慧城市下的基础项目。
在我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积极推动有关智慧城市的项目。工信部在2012年便启动了智慧城市的试点,主要以电信运营为主体,在2013年的1月和8月,住建部又先后两批公布了共193个智慧城市试点,再到今年3月16号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其中再次提到智慧城市建设。
由此可见,我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旨在期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立,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刺激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化转型。
因为世界各国,对于智慧城市项目均处于"试水"阶段,并没有一套完善统一的标准,各国都志在通过自身的发展,建立统一的标准,来确立自己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国内各大企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能够与世界先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来争夺该领域的霸主地位。
智慧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全球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远在1900年,全球仅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时百万级人口的城市仅为12个,而到了 20实际中叶,全球城市人口达到30%,再到2008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如此之快,也使得建设智慧城市成为迫切的渴求。
另据资料显示,到2050年将有7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有80%的GDP来源于城市,同时城市也将消耗80%的能源,如此集中的产出与消耗,再一次证实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2014年,城市信息技术的开销高达1000亿美金,如此诱人的市场,势将吸引更多的企业驻足。
而建设智慧城市主要有三大用途,优政、兴业、利民。优化政府政策,改善企业发展情况,为老百姓谋福利。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城市居民不仅是智慧城市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受益者。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综合体,通过对公共信息、交通、医疗、教育、公共安全、能源、环境等信息的整合,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现状,为市民提供更加满意的生活环境,为市民的生活与健康提供基础保障。
小城镇的"智慧"战略
在我国,小城镇的崛起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以前为建镇初期,镇乡比例仅为1:24;到"八五"期间,新型小镇稍具雏形,由1953年的14.92%上升到80%以上;再到"九五"以来,小城镇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而小城镇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小城镇规模较小,看似便于管理其实不然,由于规模偏小很难产生规模效益,以至于导致城镇功能发挥受到影响,发展空间难以扩展,科技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发展小城镇已然成为我国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而发展城镇首要从政府服务、公共服务、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公共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建设家乡的乡土情怀。针对城镇各自特色,坚持产城融合,促进智慧转型。加强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校园安全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教育与卫生的公共服务进程。
通过城镇化"智慧"发展进程,提供便捷、方便的现代化生活,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塑造更加强势的生活环境,极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城镇化"智慧"建设,大到世界科技强国的"智慧地球"战略,小到"智慧农村"的改善,无不体现着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变化。"智慧城市"的建立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改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智慧城市更是为了实现城市协调发展与适合人类生活的城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