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开始逐渐消失,而作为新兴领域的机器人产业则迅速崛起。预计在2014年将成为全球最大需求市场。
我国近几年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不断出现,并给用户带来显著效益。随着我国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自动化线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并且逐渐成为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方式。
不可否认,近几年来中国机器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纵观全国机器人市场,中国本土品牌所占比例是多少,更不用说全世界的市场。占据市场的还是那些国外品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技术,技术创新才是关键。
我国机器人企业的诸多劣势:
第一,低端技术水平有待改善。机器人制造包括整机制造、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以及减速器等方面,控制系统及减速器的核心技术仍由国外企业掌握,国内企业只能发挥“组装”优势,将已接近成品的各部分模块组合到一起。并且许多零部件的缺失使得国内企业在拓展产业链条方面颇受挚肘,而高昂的进口费用也极易威胁企业的生存状况。
第二,产业链条亟待充实与规范。与其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情况不同,机器人制造主要集中在民营范围,产能规模自然不能比拟航空航天等产业,研发成果也无法在有利平台得到展现。可想而知,国资不足是国产制造的最大劣势,而缺乏国企的规模管理导致产业链条过于松散,从而无法集群式发展。而主流的工业机器人领域,配套产业及设备的集群效应才是机器人制造的关键。只有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盈利空间才能得到提升。
我国已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失掉“数城”,今后对领先水平的追赶必是漫长的过程。资金投入、联盟高校、培养人才,缺一不可。重点是,相关部门对该产业的引导应从产业特点进行考虑,尽早形成企业集群,或以产业园的方式将优秀企业聚拢起来,为进军高端技术奠定基础。
我国机器人需求于近年以30%的速度增加,与市场成熟的国家相比,潜力巨大。预计到2015年,我国在役机器人数量将达3万台。
市场前景广阔,现实的困境并不乐观,中国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并未在市场中占得先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不到全球总量的1%,其中国产的机器人约占30%,其余皆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
中国真正有规模、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几乎没有,主要是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性零部件如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受制于人。而采用国外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国产机器人,价格上并没有多少优势,所以客户大多选择国外的机器人。
同时,对于机器人产业,国家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而更多的是将其等同于高科技产业。这是一大遗憾。
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短板制约市场竞争力提升
社会自动化时代全面推广,对机器人产业而言也是一个巨大市场机遇。目前,机器人作为直接参与者,一直占据自动化生产关键环节,业内机构预计我国在 2014年将会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采购国,但是本土机器人企业在这一轮市场开发中却并没有获得很大空间,究期原因还是在于技术落后。
在德国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说,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内地机器人销售量平均每年增加25%,2012年已达到2.3万个。只有日本的机器人年购买量超过中国。该联合会预测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系主任王志良说,中国各行业花了不少时间来适应自动化,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发现,机器人不仅能提高质量,还能增加效益。
但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扩大并却没有民族机器人工业带来稳定的市场环境。相反,由于在诸多技术领域的滞后,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上不可避免居于劣势,产业壮大受到严重制约。
深圳机器人协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机器人制造公司在技术上的软肋主要表现在电机技术、加工工艺两方面。“国内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如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制造技术不达标,都要靠国外进口,这样也增加了(机器人)成本,削弱了价格竞争力。”而如发那科,其核心零部件完全可自主生产,节省了成本。
加工工艺方面的差距在于,国内厂商的热处理技术不过关,不仅使得零部件在短时间内就生锈报废,而且会直接影响工业机器人(如跺码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在研发方面,部分国内公司正在做“逆向研发”,即对国外进口的电机拆除研究,以学习国外厂商的现有技术,“自主研发”还存在较大困难。一家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也透露,国外电机的使用寿命平均五六年左右,国产产品则相对较短。
那么如何提高国内机器人产业竞争力呢?专家给出了意见。
浙江大学副校长朱世强认为,要想抢占未来市场,必须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战略提升,从把机器人作为单一先进装备,提升到一个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上;相关部门应把功夫花在产业体系培育和建设上,“机器人产业内容丰富,光拿出一块地没有用,很多关键东西也不是有钱可以拿来,要研究发展策略。”
新松机器人公司王金涛博士认为,国际上机器人是充分竞争行业,中国发展机器人产业面临后发劣势。要扭转劣势,首先要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一个产业没有几家大企业难以形成大产业。同时,对于产业的鼓励不能靠简单几个项目的支持,而是要引导企业走出差异化道路,形成良性竞争有序发展。
创新才是关键,是硬道理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机器人技术现状是工业机器人目前尚在仿制,机器人应用处在起步阶段,机器人机械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其中一些理论研究成果甚至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但总的说来还不能做到系统、全面地指导机器人整机设计,一些先进的研究成果一时尚难于直接用于国产样机。
为此近期发展的原则应是加强机器人机械学的实用性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使我国在近期内切实掌握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设计、生产、维修及其应用技术,提高关键元器件的国产配套率,提高国产机器人可靠性加强机器人应用工程的研究特别应重视与鼓励国产机器人应用工程的开发,使机器人技术尽早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加强机器人机械学基础理论研究,强化机器人机械学与信息学、计算技术等学科的结合,跟踪国外机器人高技术和其它有关学科高技术集中反映的实用目标。
在新世纪,中国人和中国的机器人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科研工作者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驱动,沿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的创新型道路,为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开拓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