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助推行业发展

   日期:2014-01-08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生产成本被不断推高,工业机器人逐步在一些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中被使用,而在类似深海作业、军工爆破等具有一定危险的领域,工业机器人也越来越多的被频繁使用。可以说,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

日前,中国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提高行业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且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 以上,机器人使用密度每万名员工达到100以上。

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生产成本被不断推高,工业机器人逐步在一些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中被使用,而在类似深海作业、军工爆破等具有一定危险的领域,工业机器人也越来越多的被频繁使用。可以说,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知名企业中不乏使用工业机器人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的实例,国内知名品牌奇瑞汽车公司,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的焊接生产线。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相对较低,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21,尚低于全球55的平均水平。

而工信部日前,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要达到每万名员工100以上,这其中的巨大差距预示着,未来我国的机器人行业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基于此,FANUC、ABB、川崎、UNIversal Robots等一些国际知名的机器人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历经30余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具备了较完善的产业基础,并在制造领域、应急救援、野外勘测、资源开发、国防军工等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基础仍较薄弱,一些关键零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而与国际知名机器人企业相比,我国机器人企业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尚偏弱。

基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在日前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生产上;并积极培育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使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

而未来,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有望在其用量最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在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在危险程度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和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应用示范。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