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完成58次发射

   日期:2014-01-07     评论:0    
核心提示:在我国火箭大家族中,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兄弟”享有盛名,被人们并称为“长三甲”系列。该系列火箭共完成58次发射任务,堪称我国发射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金牌火箭。尤其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中,“三兄弟”轮番上阵,为工程的实施立下汗马功劳。

远在“广寒宫”的“嫦娥”和“玉兔”,此时正在月夜中静静安睡。不知在睡梦中,它们是否会想起离别故乡时的情景。

1个多月前,长三乙遥23运载火箭精准地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送达地月转移轨道。金牌火箭再次缔造传奇。

在我国火箭大家族中,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兄弟”享有盛名,被人们并称为“长三甲”系列。该系列火箭共完成58次发射任务,堪称我国发射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金牌火箭。尤其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中,“三兄弟”轮番上阵,为工程的实施立下汗马功劳。

辉煌的背后,有一支敢于创新、善于攻坚克难的队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这支团队以博士领衔、硕士为主,平均年龄不足40岁。他们沉稳踏实,敢想善拼,以激情与智慧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谱写了一支支胜利凯歌。

求真务实的金牌文化

在“长三甲”系列火箭设计、生产第一线,常能看见总指挥岑拯和总设计师姜杰的身影。

研制期间,他们与科研人员一起,对疑难问题提想法、出思路;遇到重要事项,他们亲自写报告、改方案,严格把控关键环节;在发射场,他们与发射队员一起赴厂房、爬塔架,实时了解装配过程,及时解决突发问题。他们秉承了龙乐豪、贺祖明等老一辈火箭专家求真务实的文化传统,以身作则,将其传递给后来人。

嫦娥三号任务期间,为确保火箭发射成功,研制团队选出178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成发射队,并提出严苛的自我要求。以火箭出厂测试为例,通常是进行一至两轮,开展10到15次总检查。但这次任务中,发射队开展了两轮测试共计35次总检查,以求更充分地考核所有单机的状态和质量。任务期间,发射队本着“严格按照流程、精心操作”等六大原则,严格遵守不带问题转场、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工作要求,高效高质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再次以金牌队伍的“严、慎、细、实”,保证了金牌火箭的高精品质。

精益求精的创新理念

嫦娥三号任务发射入轨极为精准,可谓十环中的十环,如此精度在国际航天界也属罕见,令多位专家表示“超乎想象”。这正是源于“长三甲”研制团队多年来不断挑战自我、精益求精的创新理念。

面对型号任务变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多型号研制并重、研制和生产并举、生产和发射并进等挑战,该团队对运载型号的科研生产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从设计、生产、验收到发射,形成了适应高密度发射的一系列组织管理方式,依托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实现了高效运作,赢得了时间、资源和效益,引领了火箭技术管理的发展。

为满足嫦娥三号的发射要求,该团队对执行任务的长三乙改进型火箭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相比嫦娥二号任务,本次任务实现发射窗口由少变多,确定了三天的窗口期,共设计6个发射窗口;采用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修正的复合制导技术,使入轨精度提高三倍以上;创新设计了有效载荷支架及星箭接口锁紧装置,增强了嫦娥三号的安全性。同时,火箭可靠性从0.938提升至0.943,运载能力增加30公斤,并采用遥测图像实时传输技术,使飞行全程能实现“现场直播”。此外,本次任务还开展了地面设备冗余改进等大量技术改进工作。这些技术创新,不但确保发射任务出色完成,更使我国火箭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周天帅是“长三甲”研制团队中的轨道设计负责人。嫦娥三号发射任务中,他持续工作,出色完成了六条轨道的庞大计算与设计量,最终因操劳过度住进医院。作为我国金牌火箭缔造者,该团队中每个人都有着高度责任感,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

2007年“长三甲”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2010年长三丙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再到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长三甲”研制团队始终坚守。此外,近几年他们还完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卫星发射等30多次任务,每次任务仅在发射基地就要工作一个月以上。他们无数次将节日置之度外,长期离开亲人和朋友,时刻将工作放在首位,确保一次次任务的顺利实施。正是这样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一次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不断铸就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