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到了警戒线,过去一年多发的雾霾天气,是对人们对环境破坏的警告。“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未来或将在山区扩充站点,并在进京高速公路沿线增设更多的交通类污染监控站点,以更加精准掌握机动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的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2日接受采访时说。
2013年,北京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监测站点达35个,PM2.5监测正式开展,实现了空气质量信息多媒体平台实时发布。2日发布的2013年北京市全年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
“2013年1月1日起,实现通过监测中心网站向社会公布35个子站各项污染物实时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评价结果;1月下旬发布手机版应用,可获取全市任一点位监测结果及健康提示、空气质量预报等信息;借助微博平台及时对空气质量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发布,在重污染过程期间加密信息发布频次。”张大伟说。
北京市作为重点地区城市之一,于2013年1月1日首批开始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现对6项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包括老标准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等3项污染物和新增的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3项污染物。
据张大伟介绍,目前各子站均可对上述6项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跟踪自动监测网络中各子站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变化,并对全市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预报。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35个子站分为城区站、郊区站、交通站3类,其中前门东大街等5个交通站,设置于车流量大、路网密集的交通主干线周边,可反映机动车尾气排放规律、时空分布变化等特点。
张大伟告诉记者,占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约5%的重型柴油车,贡献着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的50%,主要行驶在进京高速公路和六环、五环路,沿线亟须布局监测站点,以更加精准地对机动车污染进行研判。“此外,目前站点主要分布在北京平原地区,大面积山区的空气质量监测几乎为空白,仅有的研究性站点数据显示,西北山区空气质量非常好,PM2.5年均浓度约为30微克/立方米,监测站点分布未来需趋向立体化。”张大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