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食安办狠抓乳品质量 今后直奔企业检查奶源加强监管

   日期:2013-12-24     评论:0    
核心提示:12月20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集8家乳制品骨干企业和北京、内蒙古等7省(区、市)食安办负责人召开乳制品生产企业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创新监管方式,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企业、直插现场的方法,加大对乳制品企业的监督检查。

12月20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集8家乳制品骨干企业和北京、内蒙古等7省(区、市)食安办负责人召开乳制品生产企业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创新监管方式,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企业、直插现场的方法,加大对乳制品企业的监督检查。会议要求,乳制品生产企业要切实履行质量安全首负责任,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严格生鲜乳入厂检验,严禁采购非法经营的生鲜乳,坚决抵制哄抢奶源,真正从源头上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同时,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质量过程控制,加强诚信自律,履行社会责任,切实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

会议要求各地食安办要综合施策,突出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和不合格生鲜乳主动报告、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切实抓好奶源管理。二是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检查力度,创新监管方式,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企业、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法,加大对乳制品企业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强乳制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对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和抽检频次。四是强化乳制品抽检工作,及时公布监督抽检结果。五是严格排查生鲜乳收购、运输和乳制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隐患,要加强与公安部门协作配合,对“奶霸”扰乱奶源市场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狠抓奶站奶牛养殖投入

据悉,国务院食安办召集了包括伊利、蒙牛等8家乳制品骨干企业代表,以及北京、内蒙古等7个省(区、市)食品安全办负责人座谈,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

今年以来,从北至南,奶源短缺一路蔓延,随着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消费旺季,这一现象在继续加剧。

“好多乳企都收不够奶,奶源严重短缺,在内地和省内‘抢奶’现象重新上演。”乳企人士告诉记者,部分乳企今年都面临奶源短缺的尴尬局面,包括广东在内的部分乳企已采取减少生产、停产、提价来应对奶荒。据介绍,在部分城市,学生奶也减少生产和供应,“很多需使用到生鲜奶生产制造的乳制品,要么减少生产,要么提价变身高端奶产品。”

有业内人士担心,奶源短缺加剧会导致乳制品质量“打折扣”。在这种形势下,部分收奶站或乳企不排除会降低标准收购生鲜奶,以次充好,或者添加非法物质。“以前‘三聚氰胺’、‘皮革奶’事件出现,就是因各处抢奶,奶源不足且奶源成本高,乳企铤而走险以添加非法物质造假牟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各地、各部门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加强源头治理、过程监管和行业管理,加快推进奶源建设,狠抓奶站、运输车辆、奶牛养殖投入品和乳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等监管。

加快奶源建设确保质量安全

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国内乳业巨头均坦承目前面临奶源缺的尴尬。蒙牛乳业新闻发言人翟梅向媒体称:“蒙牛原奶缺口在10%—20%。我们会在考虑综合成本后适时、适度调整产品价格。”伊利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奶荒客观存在。

今年,多家大型乳企都投入巨资抢建和扩张上游奶源基地,而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自建奶源、拥有更多可控奶源。其中,广东燕塘乳业公司位于广东湛江的遂溪牧场将在近期正式投入使用。此前,燕塘在2011年该公司还投产、同样采用进口良种荷斯坦奶牛的阳江红五月牧场。本月初,光明乳业发布公告,宣布通过2.48亿元在黑龙江省投资兴建生态示范奶牛场的议案……

毕美家预计,随着后期新西兰奶粉进口的恢复,以及规模奶牛养殖厂生产能力的逐步释放,预计明年春节后,奶源紧张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价格也会基本趋于平稳。

不过,业内却不那么乐观。国内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奶源紧张就在于散养户加速退出造成缺口,但规模化养殖增量又还没跟上,不足以弥补这个缺口。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指出,2008年之前的近10年,我国奶源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2008年之后却只有2%左右。业内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源的增长速度与乳业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在今年更为明显。“目前原奶供给和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保守估计,3年后原奶供给缺口可能还会存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