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月球100公里高度的轨道飞行,这几天,每当飞到月球对着地球的一面,我总是会注意到月球西北半球的雨海。在雨海的西北角,有一片比较平坦的平原,它形似一条彩虹,东西长300多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那就是我们即将着陆的区域——虹湾,也叫彩虹湾。
雨海属于月海,当然月海并不是海,也没有一滴水,它们其实就是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上那些暗色区域。据说,当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后,用这种倍率还不高的望远镜观测月球时,看到月球上有或亮或暗的区域,亮的能看清楚是高地与山峰,但是那些暗黑色斑块看不清,伽利略以为和地球上的海洋相似,因此给这些区域起了海或洋的名字。有科学家解释说,月海这些暗的区域很可能是被天体撞出来的大盆地,也就是辽阔的大平原。虹湾当然也不是海湾,只是“海”向“陆地”的延伸。这个地区北面和西面被山包围着,东南面则较为开阔。
月球那么大,为什么偏偏选择在虹湾着陆呢?
作为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科学计划,各个国家的探月计划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目标,要做出和前人不一样的成果来。以往,美国与苏联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大多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我们选择降落的虹湾地区,则位于月球的高纬度区域。虹湾这个39亿年前被陨石砸出的大坑,是一个人类勘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区,也基本上属于人类研究月球的最北区域。
与此同时,科学家还考虑得更多。地球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为了能够和地球顺利通讯,我们需要在月球正面降落。加上考虑到高风险和地球的远距离遥控能力,虹湾成为了唯一的备选着陆区。
目前对于虹湾最详尽的认识,都来自于嫦娥二号卫星,它几乎把我即将要走的路线都走了一遍,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就是怎么从现在的100公里高的圆轨道,变轨到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并且要保证飞到近月点的时候,这个点恰好是在虹湾附近区域的上方。3年前,嫦娥二号不负所托,成功试验了这个飞临15公里高度的技术。临出发前,它也“教”会了我掌握这项本领。
不仅如此,嫦娥二号还是最佳摄影师,在飞抵虹湾上空15公里时,用立体相机拍下了虹湾局部的分辨率1米多的高精度照片。从这些照片看,月面上覆盖着玄武岩质的月壤,依旧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坑和石块。不过,对于“伤痕累累”的月球来说,这已经算是比较平坦的地区,也比较适合软着陆。
明天就要飞向“15公里”的高度。此刻,凝望这个神秘的小星球,每一圈的飞行都很珍贵。从不同的高度看月球,都会发现它的魅力,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从38万公里之遥靠近这个陌生天体的感受。难怪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阿波罗12号宇航员艾伦·毕恩竟然会辞去宇航员的工作,愿意当一名职业画家去描述他的月球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