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以市场换投资 物联网产业分散龙头“难产”

   日期:2013-11-22     评论:0    
核心提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达3651.1亿元,同比增长39%。而2011年的产业规模则为2627.4亿元,同比增长30.2%。物联网产业的规模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

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达3651.1亿元,同比增长39%。而2011年的产业规模则为2627.4亿元,同比增长30.2%。物联网产业的规模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那么未来几年其发展趋势将会怎样呢?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 “今年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可能会接近5000亿元,未来两年将加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整个产业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

车联网易 物联网难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智慧城市、半导体照明和物联网等诸多热词,由于包括车联网在内的智慧交通的快速发展,一些人认为物联网将是几大新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对此,李珂予以了否定。他说:“现在发展比较成熟的的确是城市的智慧交通,因为有着迫切的需求。而科学界对整个IT技术的发展有一个路线图,就是从上个世纪的电视机到集成电路再到计算机、互联网。未来几年蓬勃发展的应该是移动互联网或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等,之后是云计算。物联网的层级是高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即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节点,到2015年云计算时代才会真正到来,但云计算只是实现物联网的一种手段,计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物物相连,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因此专家认为,物联网时代应该到2020年才会开始。”

当年“感知中国”的概念刚出现时,日本野村咨询的分析师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传感器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的薄弱环节。在赛迪顾问今年8月所推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丛书《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中,物联网产业被划分为支持、感知、传输、平台和应用5个层次,其发展是否与当初日本分析师的判断相吻合呢?

李珂说:“按照国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划,我们要加强两头,即感知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是核心和基础,包括传感器、芯片和软件等,而应用是拉动整个市场发展和推广的一个抓手,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只有感知没有应用,也难以实现产业化。同样,如果我们只是大规模开展应用,芯片、传感器都买国外的,也起不到拉动国内产业增长的目的。目前来看,感知层的确是最薄弱的,因为应用层只要有钱投资建设就行,但研发一款集成电路或者传感器,却并非易事。”

地方政府偏好以市场换投资

据介绍,目前国家住建部批了106个智慧城市试点,每一个智慧城市都在上项目,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应用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上游的传输元器件的采购生产。从各地的发展看,按省级区域分析,江苏、广东、北京和上海四地的产业规模比较大,如江苏省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大概有七八百亿元。

事实上,许多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都将智慧城市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投资,是要花钱的,而物联网产业则可以为一个地方带来税收和就业。现在地方政府有一个很明确的态度,就是产业发展和应用相结合。假设地方政府在政府采购中投入10亿元搞智慧城市建设,那么企业要在当地落实几亿元的投资项目,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拿市场换投资”。

而这种模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型跨国公司在地方政府采购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过去跨国公司可以在地方拿到订单做完就走,但最近一两年几乎没有这样的案例了。”李珂解释到:“跨国公司在地方设立分公司或投资都非常严格,很难满足地方政府的要求。”

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政府采购实现招商引资,李珂认为此举可谓喜忧参半。他说:“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样没有错,花纳税人的钱当然希望解决就业和增加税收。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好的一面是,基本上杜绝了所谓的外企到地方赚一把就走的局面。但是反过来说,国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要通过产业集聚培育龙头企业,而地方政府现在的做法容易出现产业投资分散和重复建设,导致出现产能过剩。”尤其重要的是,这种产业的分散更多的是产业的简单平移,而且地方政府更为偏爱企业投资建设制造基地,因为研发中心没有什么税收。显然,目前的这种市场状况更适合于国内企业,因为国内企业比较灵活,设立分公司程序比较简单,而跨国公司则难以适应。

物联网不该成为竞争的“红海”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一书的封面有4个醒目的问题:探索物联网本质,是“守成”还是“创新”?剖析物联网产业,是“泡沫”还是“引擎”?盘点物联网应用,是“孤岛”还是“大陆”?展望物联网未来,是“红海”还是“蓝海”?作为该书撰文部的常务副主任,李珂是否寻找到了答案呢?

事实上,该书所提的4个问题,都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物联网产业未来是“红海”还是“蓝海”的担心,就是担心物联网产业处于低层次产业规模的扩张。据介绍,中部地区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招标中,居然一下子来了26家企业,其中包括中兴、华为、大唐、神州数码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水平差不了多少,到最后PK什么呢?可能就是价格竞争。现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企业恶性竞争的苗头已经出现。”李珂说。

据了解,无论智慧城市还是物联网,企业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就是系统集成。招标中的场景很是耐人寻味,投标的几十家中国企业都是系统集成商,而用的芯片都是美国、日本生产的,结果外国企业挣了大钱,而国内企业却在PK打价格战。而且有些解决方案国内企业做不了,最后还是要找跨国公司进行合作,跨国公司只是从台前走到了幕后。

对于前面提到的4个问题,李珂坦言:“其实我们也很难说现在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本书之所以叫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应用实践,就是希望通过实践去尝试探索。”

物联网产业发展三大趋势

(一)产业链重点环节快速发展。中国物联网发展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完善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运营与服务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新型传感器、传感网核心芯片、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等重要产品与解决方案,以系统集成与运营及服务为龙头,带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

(二)微电子技术持续发展。几十年来,微电子技术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10~20年,传统硅技术将进入成熟期。从总体发展看,传统硅技术市场将一直延续到2047年(晶体管发明100周年)才趋于饱和(达到芯片特征尺寸的极限)并衰退。而当前微电子技术仍将依循“等缩比原理”和“摩尔定律”两条基础定律发展下去,在逼近传统硅技术极限的过程中,不断扩展硅的跨学科横向应用和更先进的应用(量子、分子器件)。

(三)行业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物联网可以应用于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金融等诸多领域。物联网在这些领域的展开将是其自身发展的直接动力。下游应用的快速推广与应用规模的持续扩张将直接拉动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