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农村环境整治 多渠道筹划破资金瓶颈

   日期:2013-11-14     评论:0    
核心提示: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由于近几年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的建设上,导致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被加速破坏。

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由于近几年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的建设上,导致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被加速破坏。

说及农村的生态环境,我们很多人都有话说。近些年来,东南沿海地区“腾笼换鸟”政策,迫使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大量的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农村。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在发展经济和提高政绩的冲动下,使得农村成为一些污染企业的避风港,俨然成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一 “害”。面对严峻恶化的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

农村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较大,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二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三是不易监测性。这与城市和工业的点源污染相比更加难以掌握、监控和防治。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从2009年开始实行,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整治行动的推开,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长期以来,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环保部门缺乏最起码的管理经费。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资金不足和使用效率不高都影响资金示范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开展和推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怎样迈过这道槛?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龙江建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与农村自身发展相结合,充分依托地方优势,因地制宜搞发展。例如,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依托整治后优美的农村环境,积极探索开发“乡村游”、“农家乐”项目,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扩大了资金来源渠道。此外,各地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下拨的同时,还应创新工作思路,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张龙江认为,目前化解资金缺口最好的办法是实行“以奖代补”,以“以奖代补”手段为依托,并借助国家补助,带动更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推进也离不开群众参与。如今村民的环境意识增强了,也都有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而且作为环境整治项目的受益人,愿意主动参与义务投劳项目建设。但目前一个普遍情况是,村里很多青壮年在外打工,留守老人有的环保理念跟不上,配合度不够。在群众中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境意识的工作仍要推进。

此外,一些“成功人士”积极支持家乡建设,为项目提供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困难,但这一部分社会资金来源不够稳定,也不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开拓其他社会资金来源。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