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问题一如当年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一样成为我们这颗星球上各国众多城市面临的棘手问题。人类在灾难和阻隔面前总是智慧、强悍的。亦如计划生育的政策实施,如今,智能交通系统也成为各国政府纷纷实施的工程之一。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更有效率地行驶,公路靠系统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这样的系统如同一缕冬日里灿烂的阳光给予城市交通带来了希望之光,很大程度解决了令管理部门头痛的交通问题,给予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理论,依据基于现实问题的技术在社会实践应用中,产生的效果有可能和预期相差甚远。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也会出现那样丰满的梦想,这样骨感的现实的矛盾。
如何摆脱智能交通系统水土不服问题呢?如何把国家构筑智能交通系统的费用用到刀刃上呢?政务部门的“形象工程”建设是否也要接接地气呢?智能交通建设怎样才能更健康?天使和恶魔只在一念之差,如此浩大的系统工程它的本身是否也存在一些弊端呢?如上问题,或许是丰满的梦想蜕变成骨感的现实症结所在。下面我们对此一一道来。
“中国式过马路”阻碍智能交通系统运营
政治学上经典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是有时候是有什么样的上层精神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现实表现。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除了人口、车辆的增加,更严重的是“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思维意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统计的准确率。比如马路口的智能信号灯,本可用来感知路口车流量的,并智能优化计算,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间,但是我们广大的市民集体闯红灯的现象,阻碍了车辆通行的时间,以至于计算机无法准确的计算出下一红绿灯亮闪的时间,这些作为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分流的数据,在系统反馈后产生的交通流量信息通告也是形同虚设的,因为它的准确性有待商榷。
职能分散影响数据整合分析
“智能交通”像一辆动力十足的汽车,始终驰骋在快车道上,从政策到资金、人力、物力,都在集中发力,大到一线城市,小到小县城都来搭这辆快车,市场空间巨大。去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2~2020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标志着智能交通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分析人士预计,到 2015年,中国国内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直逼2000亿元人民币,相关利润至少有200亿元。而近日由交通运输部指导组建的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重点将开展合作式智能交通、车载信息服务与安全、智能公交、便携移动终端支持交通信息服务4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同时搭建联盟试验与测试平台。
虽然政策上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但是对于我国更多城市来说,智能交通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资金、政策的支持外,更需要几个高效率的政府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与合作。而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理想,如一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由4个不同部门负责,二在智能交通最基础的环节中,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就存在条块分隔问题。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中,常常牵涉到利益和机制等问题,使简单的技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
另一方面是采集数据是起点不是终点,交管局采集的道路交通流量并未与出租车的信息进行整合,用来测算道路拥堵程度。只采集,而不进行数据分析,这样的大数据集合,是毫无意义的。智能交通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接地气,落到实处。
费用用到刀刃上
智能交通的建设关键不是实体工程的恢宏强大,“外貌协会”版的工程建设是Strong?还是虚胖?系统运行中一切展露。不少国家的智能交通建设为何成功,而我国却寸步难行?纵观中外智能交通建设,最大的区别在于资金的分配上:国外的一套系统里70%的钱是用来开发和维护软的体系。而我国在建设项目预算中,留给软件开发的费用少得可怜。科技是需要真材实料的,不需要形象化的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中有不少虚拟的产品,如果我们仅仅在乎这些外在的巨大设备的置办,而忽略了它的灵魂,设备背后的数据处理在内的“软体系”,那么智能交通就像断线的风筝失去了最初的方向。可见,信息技术引领的世纪,虚拟现实技术才是王道的年代,如果仅仅把精力放在看的见、摸得着的项目工程、硬件产品上,忽略这些技术和数据分析等能力,不仅指望智能交通改变交通拥堵问题是个梦,而且我国的未来也会变成个梦。所以在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资金的分配上,要分清主次轻重。
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发展
变革现有交通管理部门和管理体制是关键之一。现在的交通管理是通过交警队伍的方式去管人和管车;而智能交通是以信息为核心来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要转变这种管理方式,需要系统操作的技术人员,体制内人员的更新换代是职能部门的难题。同时,公安、交警的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的运营和调度系统,大型商场、医院、停车场的交通资源配置方式,行人疏导,私人交通系统也要发生改变。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管理部门循序渐进的改变,而不是一撮而就的。
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国的智能交通建设亦如此,总之,在智能交通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积极适应变革;既要把精力放在看的见的工程上,更要注重看不见的能力建设上;既要注重物质基础的提升,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