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布 北斗发展入轨

   日期:2013-10-10     评论:0    
核心提示:昨日,支持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这意味着,北斗产业在困难和问题中快速崛起,进入了预设轨道。

昨日,支持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这意味着,北斗产业在困难和问题中快速崛起,进入了预设轨道。

虽然该规划看起来很概括,但据了解,国家在完善导航基础设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促进行业创新应用等方面,已经有详细的计划与安排。其中《空间基础设施规划》近期也将会发布,地面增强系统建设方案不久将会出炉。

未形成良好商业模式 产业阵痛不可避免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研究专家张国柱认为:“北斗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市场化,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北斗产业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很难生存下去。”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2年度)》认为,当前北斗产品的应用多以示范项目为主,与纯粹市场行为有所背离,使先行者未能占据市场先机,欲后发制人者一时也难以谋得实利。

北斗产业链条的公司首先考虑的不是技术的革新,而是如何暂时活下去。而活下去的办法,除了企业内部其它产业增收补贴北斗产业外,就是希望获取更多的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有专家认为,现在北斗应用方面,企业主要集中车载导航领域,这一方面由于交通领域信息化的程度较高,市场规模大;另一方面则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最大。

更有专家评价说,“企业都非常关注政府什么样的支持政策,如何评审。这种局面造成了企业都是一堆人拿了钱去做了同样的事情,造成很大的浪费。北斗的细分领域其实非常广泛。”

更为糟糕的是,每个企业的规模都不大,而且每家企业都会拥有几个北斗方面的专业人才,北斗领域为数不多的人才资源被切碎。据了解,去年各主要的北斗行业公司都一度出现人才外流等事件。

企业的这种心态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氛围。《白皮书》认为,北斗产业技术及市场的变革导致国内新生力量的参与,企业在市场没有扩容的情况下,竞争也更加激烈;其中低层次的竞争直接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阻碍了产业良性发展。再加上国外厂商进入北斗领域,业内不少专家预计,北斗行业特别是芯片等领域的洗牌将不可避免。

北斗不需要产业园 需基础领域扶持政策

房地产在全国范围内绑架新兴行业,北斗产业也没能幸免。目前,不少省市都兴建了北斗产业园。对于这些产业园,北斗研究专家普遍认为,“北斗产业园意义不大,通常产业园最后都成了房地产”。

专家认为,政府应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公共数据平台、研发平台。据了解,这些平台每个建设成本都在1亿元左右。这些平台的建设对企业的研发帮助非常大,而且平台可以实现共享。

不过,现在政府的支持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此前政府扶持主要看合同,现在改为参照解决方案,避免了一些企业的发展北斗完全是项目驱动。

芯片、天线、模块、板卡等基础类的领域投资巨大,国家支持必不可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出,将制定鼓励企业开展卫星导航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政策。据了解,芯片、天线、模块、板卡等重点基础领域,伴随着资金扶持,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将会启动。

在空间基础设施方面,增强卫星导航性能基础工程也将会启动。据了解,基站建设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虽然表现看起来,每个基站的建设投资不大,但是与基站配套的数据处理、播发等配套设施累计仍然是一项较大的投资。

而在应用领域,政府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车载导航方面。《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已明确表示,“面向大众市场需求,融合交通、气象、地理等动态时空信息,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汽车制造业和移动通信业快速发展为契机,以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为引导,重点推动北斗兼容卫星导航功能成为车载导航、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据了解,下一步,林业、公安、国土、测绘等近20个行业都将大力推进北斗应用。一位专家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说:“只有交通是千万级的容量,其它行业的应用都是百万级容量。”

因此,核心技术研发企业以及基站建设类企业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市场前景乐观 政府助推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去年有部分企业出现发展放缓或利润降低的情况,但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产值的增加都显示了企业对市场的乐观。

目前,北斗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产值中占比不足8%。但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经济、人口、手机、汽车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北斗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东莞泰斗副总经理许祥滨说:“现在的环境再差,能比2007年、2008年更差吗?那个时候,我们都能做,现在更有动力去做好它。”北斗星通副总裁胡刚则认为,正是因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问题没有理顺,因此问题才多,“这属于成长的烦恼” 。

就像上海自贸区先出总体方案再出细则那样,昨日,国务院发布《卫星导航中长期规划》后,市场对未来的政策多有期待。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业内期待中的政策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设立北斗产业基金,吸引企业加入北斗产业链,规模有望为百亿元级;鉴于芯片为北斗产业链中的核心,尤其为手持产品中的关键,有专家提议重点培育两三家芯片研发企业,北斗星通最有希望成为重点培育对象。

此外,《卫星导航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北斗导航的精确度达到厘米级,这需要建设大量的地面基站,原先市场传言国家会投资建设3000个基站。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国家投资的规模可能会大大缩小,但各地政府和行业推动北斗导航发展的热情非常高,国家投入不足部分,各地政府和行业完全可能补上。

昨日,支持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这意味着,北斗产业在困难和问题中快速崛起,进入了预设轨道。

虽然该规划看起来很概括,但据了解,国家在完善导航基础设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促进行业创新应用等方面,已经有详细的计划与安排。其中《空间基础设施规划》近期也将会发布,地面增强系统建设方案不久将会出炉。

未形成良好商业模式 产业阵痛不可避免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研究专家张国柱认为:“北斗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市场化,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北斗产业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很难生存下去。”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2年度)》认为,当前北斗产品的应用多以示范项目为主,与纯粹市场行为有所背离,使先行者未能占据市场先机,欲后发制人者一时也难以谋得实利。

北斗产业链条的公司首先考虑的不是技术的革新,而是如何暂时活下去。而活下去的办法,除了企业内部其它产业增收补贴北斗产业外,就是希望获取更多的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有专家认为,现在北斗应用方面,企业主要集中车载导航领域,这一方面由于交通领域信息化的程度较高,市场规模大;另一方面则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最大。

更有专家评价说,“企业都非常关注政府什么样的支持政策,如何评审。这种局面造成了企业都是一堆人拿了钱去做了同样的事情,造成很大的浪费。北斗的细分领域其实非常广泛。”

更为糟糕的是,每个企业的规模都不大,而且每家企业都会拥有几个北斗方面的专业人才,北斗领域为数不多的人才资源被切碎。据了解,去年各主要的北斗行业公司都一度出现人才外流等事件。

企业的这种心态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氛围。《白皮书》认为,北斗产业技术及市场的变革导致国内新生力量的参与,企业在市场没有扩容的情况下,竞争也更加激烈;其中低层次的竞争直接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阻碍了产业良性发展。再加上国外厂商进入北斗领域,业内不少专家预计,北斗行业特别是芯片等领域的洗牌将不可避免。

北斗不需要产业园 需基础领域扶持政策

房地产在全国范围内绑架新兴行业,北斗产业也没能幸免。目前,不少省市都兴建了北斗产业园。对于这些产业园,北斗研究专家普遍认为,“北斗产业园意义不大,通常产业园最后都成了房地产”。

专家认为,政府应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公共数据平台、研发平台。据了解,这些平台每个建设成本都在1亿元左右。这些平台的建设对企业的研发帮助非常大,而且平台可以实现共享。

不过,现在政府的支持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此前政府扶持主要看合同,现在改为参照解决方案,避免了一些企业的发展北斗完全是项目驱动。

芯片、天线、模块、板卡等基础类的领域投资巨大,国家支持必不可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出,将制定鼓励企业开展卫星导航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政策。据了解,芯片、天线、模块、板卡等重点基础领域,伴随着资金扶持,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将会启动。

在空间基础设施方面,增强卫星导航性能基础工程也将会启动。据了解,基站建设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虽然表现看起来,每个基站的建设投资不大,但是与基站配套的数据处理、播发等配套设施累计仍然是一项较大的投资。

而在应用领域,政府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车载导航方面。《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已明确表示,“面向大众市场需求,融合交通、气象、地理等动态时空信息,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汽车制造业和移动通信业快速发展为契机,以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为引导,重点推动北斗兼容卫星导航功能成为车载导航、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据了解,下一步,林业、公安、国土、测绘等近20个行业都将大力推进北斗应用。一位专家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说:“只有交通是千万级的容量,其它行业的应用都是百万级容量。”

因此,核心技术研发企业以及基站建设类企业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市场前景乐观 政府助推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去年有部分企业出现发展放缓或利润降低的情况,但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产值的增加都显示了企业对市场的乐观。

目前,北斗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产值中占比不足8%。但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经济、人口、手机、汽车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北斗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东莞泰斗副总经理许祥滨说:“现在的环境再差,能比2007年、2008年更差吗?那个时候,我们都能做,现在更有动力去做好它。”北斗星通副总裁胡刚则认为,正是因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问题没有理顺,因此问题才多,“这属于成长的烦恼” 。

就像上海自贸区先出总体方案再出细则那样,昨日,国务院发布《卫星导航中长期规划》后,市场对未来的政策多有期待。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业内期待中的政策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设立北斗产业基金,吸引企业加入北斗产业链,规模有望为百亿元级;鉴于芯片为北斗产业链中的核心,尤其为手持产品中的关键,有专家提议重点培育两三家芯片研发企业,北斗星通最有希望成为重点培育对象。

此外,《卫星导航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北斗导航的精确度达到厘米级,这需要建设大量的地面基站,原先市场传言国家会投资建设3000个基站。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国家投资的规模可能会大大缩小,但各地政府和行业推动北斗导航发展的热情非常高,国家投入不足部分,各地政府和行业完全可能补上。

导航产业最大贡献在附加值

对比《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北斗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不过,专家认为,导航产业本身有较高的渗透性,探讨产值本身意义不大,导航产业最大贡献是给相关产业带来的附加值。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 80%以上,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12年产值达810亿元,比2011年增长15.7%。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达到23万套,北斗相关产值接近40亿元。北斗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产值中占比不足8%。

导航产业4000亿元产值的目标将如何实现?整个导航产业链条又将贡献多少产值?哪些行业最为受益?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北斗星通副总裁胡刚认为,不同的口径有不同的算法。“在2007年做了一个统计,全球导航产业每年产值增长将在25%左右,而中国的增长肯定将超过全球速度,因此预测中国未来年增长30%。2007年中国导航产业的产值是300亿。”

此外,还有一个细化的算法。胡刚说:“北斗产品本质是一个传感器,因为传感器的存在,为依附在上面的产品比如手机等增加的附加值,也计算为北斗产值。这也是所谓的产业关系系数。北斗的存在给其他产业增加的产业附加值,也作为北斗产值。”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总工肖雄兵表示:“虽然我也认可这个产值目标,但是导航产业是一个高渗透性的行业,单纯的产值计算的意义不大。” 他认为,导航产业是一个渗透性的行业,而产值容易是把它当成了物化的产品来表示的,导航产业的最大贡献应该是给其它相关产业带来的附加值。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