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9月26日发布公告,对选聘国家环保十三五规划部分重点问题研究课题的承担单位进行了公示。根据公告,此次共有21个项目课题选拔研究单位。其中包括核安全问题、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污染防治、食品安全等类别,这些项目也有望成为国家环保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土壤修复介入“十三五”规划
目前土壤修复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未来随着土壤修复的产业化,投资主体和融资模式必然会更加多样化,从而推动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专委会副秘书长曹芳萍表示,中国土壤修复重点在于治理资金,“十二五”是土壤修复产业积累技术、市场萌发的基础时期,“十三五”土壤修复产业将进入黄金时期。
曹芳萍称,环境压力和环境意识觉醒正在促使中国土壤修复产业加速发展,但是中国土壤修复投资主体非常单一,政府承担绝大多数修复投资。沉重的财政压力,使得地方政府缺乏修复意愿,土壤修复市场难以得到释放。未来土壤修复产业必然将出现融资变革。企业、基金会将成为新的投资主体,通过IPO、环保信托甚至环保彩票进行土壤修复资金融资。
环保部9月26日发布公告,对选聘国家环保十三五规划部分重点问题研究课题的承担单位进行了公示,土壤修复列入课题。投资界人士表示,目前土壤修复仍是比较小众化的领域,整体而言主要任务还是防止污染,静待相关标准和政策明晰后,才能看清产业的发展前景。
政策利好逐步兑现
目前环保行业政策落实的主线为“三个行动计划”,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清洁水行动计划以及土壤环保行动计划。近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由国务院正式发布,且国家发改委也配合此计划出台了新的涉及大气污染防治的脱硝电价补贴、除尘补贴等财税刺激措施。
“十二五”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规划,涉及大气、水和土壤等各个领域。这些政策一方面用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为污染户带上“紧箍咒”,另一方面,又以财税优惠杠杆来刺激企业减排的积极性。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随着各领域环境治理政策进一步细化加码,各地在中央政策倒逼下加紧行动。同时,污染企业也由于刺激措施到位,减排积极性不断加大。环保行业发展已由过去的“污染事件-政策预期-政策兑现”的逻辑,变为政策自上而下落实而直接转化为企业的订单。
环保十三五规划细分领域业绩
环保部公告称,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将依据专家意见和课题需求,进一步与课题承担单位明确课题研究的技术要求,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研究工作。
事实上,在今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最强音”不断呼喊下,大气治理板块部分龙头公司已先沐政策春风,上半年业绩进入高增长期。随着各项规划进入落实攻坚期,环保项目的招投标将进入密集期,这些都将逐渐兑现为上市公司的业务订单。
在大气细分领域公司高成长的另一面,则是同行业弱势公司业绩的略显黯淡。污水、垃圾处理领域的碧水源、桑德环境、兴蓉投资和盛运股份等,上半年业绩增幅平均维持在30%左右,而土壤重金属治理领域的永清环保、东江环保等公司业绩则出现负增长态势,各细分领域的业绩分化凸显。
业内分析指出,未来业绩分化可能会继续加大。如果其他领域政策落实继续滞后于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不同细分板块之间的业绩差别将更加明显。此外,即使在同一板块,受制于资金及技术实力差异,具有优势的龙头公司将进一步获得订单持续增长,进而在市场空间加速释放中不断扩大占有份额,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公司的差距。